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启蒙国学 >

让孩子爱上书法课


    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到2011年明文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载,书法教育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专业的书法老师哪里找?选取什么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需要?孩子的学习时间那么紧,还能安排下这看似有些“浪费时间”的“写字课”吗?
    ……
    一时间,师资、教材、课时安排等都成为书法教育“好课”上好的掣肘所在。日前,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着重研究书法基础教育,建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论框架。而从长远来看,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汉字的美也成为关乎书法教育发展、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书法课“溜边儿走” 学生坦言“没感觉”
    尽管“书法课”挂在六年级小学生刘冉源的课程表上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可他还是对这门“陌生又熟悉”的课程“没啥感觉”。说陌生,是因为小冉源挤得满满的课表上还是头一次挂上他眼中的这门“副课”;说熟悉,却又因为每次的书法课上他都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功课:写字帖。“我们的书法课是美术老师上的,刚开始老师讲过一些基本的坐姿、握笔姿势的知识,后来上课的时候就成了自习课了。要不就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老师轮流瓜分了。”在孩子们眼里,这样的书法课确实有些“没意思”。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山西等地的中小学生。孩子们天真的抱怨告诉我们,如此“无聊的书法课”绝非个例,书法课的“溜边儿走”也在很多地区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老师是山西省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还兼任本年级两个班的书法课老师,她坦言让语文老师教书法实在有些“赶鸭子上架”。“尽管读书时学校对师范专业学生有一定的板书水平要求,我可以分析清楚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整齐规范,但要达到专业水准的舒展美观,轻重得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据了解,书法基础教育除了在“书法大省”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局部繁荣景象外,在大部分地区都由于课时被挤占、师资难觅、教材缺乏等现实原因而备受冷遇。
    书法教育不只是写字那么简单
    伴随着公众一片叫好声走进校园的书法课,却在现实中尴尬遇冷,这与当前的教育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学校、老师、家长的心中,升学才是硬道理。沉重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涉及升学的主课及课外培训受到热烈追捧,而与此无关的书法课程则明显不受欢迎。
    更多学者则认为,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尴尬境遇在于大众不能充分认识书法之于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指出:“中国书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侃认为,书法教育中人格培养、审美教育、技能训练三者缺一不可。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承担文化传承和技法传授两大重要任务。而当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把书法课直接定为“写字”课,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点画、结构、字体等书法技能方面,却忽略了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书法精神、书法品格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也忽略了书法课传承、保护文化根脉的价值功能。
    让孩子从小爱用毛笔写字
    周侃认为,只有真正揣摩到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的要意,才能让我们的书法教育深入人心,成为真正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才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汉字书写之美。“书法学习是一个练眼——练手——练心的过程。首先指引学生从汉字书法的刚柔动静、方圆曲直以及笔墨情韵中感悟它的美妙内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继之从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逐层深入动手学习、掌握书写的技能方法,用心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出对汉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油然而生的认同和责任感。”
    苏士澍曾撰文指出:“好的书法教育要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要教技法,也要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辩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着力加强书法师资力量的培养、并深入研究,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科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