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到底厉害在哪里?
http://www.newdu.com 2025/02/10 08:02:34 书画界艺术 newdu 参加讨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 王羲之《心经》(拓本) 《心经》说什么? 《心经》说什么?有四项内容: 一、大智慧。 《心经》就是讲的大智慧。 二、破执著。 《心经》要我们彻底地把 我执、法执破除干净, 连破除干净的这种意念也不要存在。 三、到彼岸。 破除了执著才能到彼岸, 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 因为《心经》告诉我们,无智亦无得。 四、大自在。 在大智慧的指引下, 究竟涅槃,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一切都在般若空慧的指引下, 来落实这些修行的理念。 ![]() 乾隆《心经》(局部) 一、大智慧 所谓大智慧,按照佛法的解释, 智与慧是有区别的。 所谓通达有为之事相为智; 通达无为之空理为慧。 智有照了之功,慧有鉴别之用; 智能明了诸法,慧能断惑证真。 这就是佛家讲的大智慧的含义。 《心经》就是一部讲大智慧的的经典。 是读诵最广的一部经, 也是字数最少的一部经, 更是佛典中最重要的一部经。 古代的佛教大师说, 《心经》是万法的根源, 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精要。 《心经》的意义高远,无人能到。 只有菩萨以大智慧深观自在,自证证人, 才能够获得《心经》所说的大智慧, 到达彼岸。 这部经之所以重要,不是由于别的原因, 而是经中所说的“般若”精义, 将佛教的理论核心揭示无遗,究竟圆满。 这晴朗的天空,就是我们的心地, 然后般若慧日高悬,大地繁华似锦, 一切生命自由自在, 这才是我们自心一片安详的佛国净土。 智慧有如此功效, 我们学习《心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 赵孟頫《心经》(局部) 二、破执著 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 就是突破生命的局限性。 我们的生命有种种的局限, 这些局限 有的是从无始以来自己的善恶业报所感, 有的是我们在现世生中, 由于六根与六尘相接 而产生的种种分别心、执著心, 久而久之形成的非常深厚的执著和障碍。 《心经》告诉我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是我们的生活内容, “皆空”是通过观照的力量 突破生命的局限性(各种烦恼) 所显示的真理,空的究竟内涵即是涅槃。 《心经》说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破执著。 破执著很具体, 不是空洞的,一定要从当下一念做起。 ![]() 空海和尚《心经》(拓本) 三、到彼岸 破除了执著, 所显示的无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 能观之智与所观之理不二即是涅槃。 所以彼岸并非遥不可及,会心当处即是。 一般的讲, 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 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 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 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涅槃的境界本来是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 只因为有烦恼的障碍, 所以涅槃的境界显示不出来。 ![]() 弘一法师《心经》(局部) 四、大自在 《心经》还告诉我们, 有了大智慧,破除了一切执著, 能够到彼岸,就得大自在。 我们人生有种种局限,种种追求和执著, 因而有烦恼、有痛苦,不得自在。 《心经》告诉我们只要照见“五蕴皆空”, 就能“度一切苦厄”, 能“度一切苦厄”, 就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获得大自在、大解脱。 人生的真自由、真潇洒至此可言矣。 人们最终的目的 是希望我们的生命摆脱一切枷锁, 放下一切负担, 使身心真正能够在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中。 ![]() 文徵明《心经》拓本 ![]() 邓石如篆书《心经》 ![]() 于右任草书《心经》 ![]() 溥儒《心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