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我们想象与创造的“中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11:11:59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西方作为一个神话,一直在困扰着中国。或者说,百余年来中国人一直生活在对西方的想象的阴影里。五四开始的"西化",就是这种想象的全面爆发--那一刻,中国人试图给自己全面"整容",期待一觉醒来,自己从面貌到血肉都已经变成德先生、赛先生与费小姐。这种想象在1949年后并没有中断,只是镜子里走出来的,从一群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换成了两个德国人和两个俄国人。到了1980年代,这种想象得到了更复杂、更轰轰烈烈的继续。时至今日,随着中国在文化层面的"西化"到达了一个顶点,中国人几乎都成功地变成了"外国人"。 如此戏谑的语气,并不意味着我认为这样的手术是失效与可耻的,相反正是它使煎熬中的中国重新回到它最初展开想象的位置。在那个位置之前,中国保持着长久的尊严与骄傲。但是在这样的手术之后,我们还要继续彻头彻尾地替换掉对自己的骨头和灵魂吗?面目模糊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以及中国如何成为自己?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将对西方的想象与实践转换为我们的传统的一部分的同时,更需要回过头去中国的传统中寻觅和挖掘精神资源,要找到"我之所以是我"的根之所在。因此,从杂糅了古今中西的中国,回到中国本土的固有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就意义非凡。但这样的"回归"并非是"寻根之旅"的重复,中国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需要通过对中国传统进行多向度的理解和思考,通过对中国发展方向的前瞻性把握,去"重新构建"中国的学术规范、评价体系、文学图景以及精神世界,去开拓与赢得未来。因此,一个值得我们想象与创造的"中国"应该在我们的准备之中。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进步以及一系列文化事件的发生牵动着我们的思考。今年年初,与徐慕颜、穆文诸友谈及中国文化的现状,就想对以上论题展开更深入一点的讨论,正好遇到《语文报·大学人文》几位开明贤达的编辑先生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杨庆祥、唐磊、陈错、陈柏青、茱萸、刘旭俊、洛盏等几位好友的加入,终有这个名为"从中国回到中国--在南方评论"专栏的诞生。 我想,我们的努力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一个新的、美丽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已经拥有足够多的理由,值得我们付出所有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想象,去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孟子:傲视天下的英雄式思想家
- 下一篇:读书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