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也需要广而告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6:11:04 工人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标题:【高谈阔论】图书馆也需要广而告之 临近清明节,在网上看到人们除了祭祀仪式之类的话语,把旅游也变成了附带的话题,甚至将春绿花红的图片也晒出来指路,这应该是有法定假期加持的缘故了。 实际上,但逢节日,不仅个人会心存旅游的念想,很多地方也会想方设法臆造出各种古怪的传说,来推广旅游名下的活动,以进一步振兴已然兴旺的经济什么的。商家自然更是不能置身事外,胡乱搭台以展示他们的习惯动作。 很有意味的是,在知名网络门户的地方频道能够看到不少图书馆的信息,比如南方的某个大城市图书馆,其清明期间的开放时间表和活动安排,就清晰明了地得到呈现。实际上这种图书馆“广告”近年来已经不罕见,记得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说,因为图书馆(比如深圳)的广而告之,不少闲家里没事儿的人就前往赶场,更有家长孩子同行,一家人沐浴书香其乐融融。 客观说,这应该是乐见其成的现象:无论是图书馆的广而告之,还是人们对图书馆的亲近。 前两天在山西的一个城市就有很好的说明:城市人口虽然不多,但试营业新开张的图书馆居然有数千人赶场,还有家长表示,小孩子到图书馆“精神一游”比在风景地观赏比肩继踵的人像有意义,而且还“轻松、有趣、方便、经济……” 这种“旅游”的说词我以为还是很靠谱的,就亲身体验来说吧。从前孩子他妈相信多行路长见识,每有儿子游山之实,然而等到孩子长大了,却发现除了留影的照片,他基本不记得去过哪里,反倒是对幼时不经意翻画书所得很有感触。 事实上,根据观察、评估的经验理论研究,博物馆行旅对孩子来说,通常更有启发意义——没有任何一处风景的信息量能和综合博物馆相比。如果这种判断有道理,那么博物馆旅游显然会是更好的选择,或者,至少说不是更差的计划,这里还没有把经济、便捷等因素考虑进去。 再进一步,“有形”的博物馆都如此,那么,虽地域范围有限,但智灵层面无边界的图书馆岂不是更好的去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和对书情有独钟的成年人都会同意这种推断,也会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所欲——山西地方城市那家试营业的图书馆受追捧应该就是很好的证明。这应该还是在广而告之或许不够的情况下,否则人潮如织可能都不会意外。 我们不妨做一个推想,倘若城市的图书馆布局恰适,想来信步趋向图书馆的人是不会少的,即便是大城市,如果对图书馆的开放程序很了解,特别对图书馆非程序化的四时活动安排能够及时方便地获悉,选择图书馆消磨时间的人应该会更多。有不少“闲杂人员”就对媒体表示说:看到图书馆有某某活动、安排,于是就奔着来了。 这应该也是共同的认知。随着全民阅读认知的普及,现在,阅读欲求日渐水涨船高,然而,很多公共图书馆似乎还是老旧的管理理念,时间标牌一挂,就习惯性地坐等市民上钩,这和推广产品的商家相比,是不是有点惰性过头了呢? 阅读,这些年作为“品牌”宣传、推广都很用力,如果我们将此看作“商品”,那么作为展示、陈列的基地,除了书店之外,图书馆不是也可以用心尽力吗?但就广而告之来说,图书馆的动作似乎有些少了。 如若真有广而告之的计划诉求,基于社会共享、公益的认同,我以为上级管理部门、公众媒体等,一定是会支持的,做公益广告也好,自己APP鼓噪敲锣打鼓也罢,甚至可以把企业拉进来——共同经营构建读书会什么,人家多半会热情参与,甚或主动出资赞助也未可知。再有好尚不同的讲座和交流恳谈,卖点书和书籍类相关产品,就像故宫那样,把图书馆活跃起来,真正融入市民生活,会不会更好呢?何况图书馆还是“旅游胜地”。 我想啊,可口可乐地球人都知道,但人家为了广而告之,经年没完没了的劳神策划、咬牙烧钱,图书馆是不是也应该在“精神”层面学走几步呢?欧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农业文化遗产地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 下一篇:洪洞大槐树“寻根热”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