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演录:“无功而食”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4/12/15 01:12:51 凤凰网国学 姜广辉,邱梦艳 参加讨论
原标题:国风·魏风·伐檀|诗经讲演录 来 源:岳麓书院(微信号hudayuelu) 资料图 国风·魏风 【原文】 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译文】 伐檀声音响满山,伐倒堆在河两岸,河水清清泛漪涟。不耕种来不收割,你怎储禾三百间?不出狩来不打猎,怎见你院挂猪獾?那些大人老爷们,不能白白吃闲饭。 车辐打造不间断,造好摆放在河畔,河水清清水路远.不耕种来不收割,你怎储禾千千万?不出狩来不打猎,怎见你院挂兽腱?那些大人老爷们,不能白白吃闲饭。 车轮打造不间断,造好摆放在河边,河水清清波光闪。不耕种来不收割,你怎储禾百仓满?不出狩来不打猎,怎见你院挂鹑雁?那些大人老爷们,不能白白吃闲饭。 【解说】 先解释几个字词: 1.“坎坎”,伐木声,拟声词。 2.“寘”,音义同“置”。 3.“干”,岸。 4.“稼”,耕种。 5.“穑”,音色,收获。 6.“廛”,音蝉,一廛相当于一家上缴的收获物。 7.“三百”,非实数,很多的意思。 8.“狩”,本指冬猎,这里泛指打猎。 9.“貆”,音环,兽名,指猪獾(音欢)。 10.“素餐”,不劳而食。 11.“辐”,车轮中集于轮毂上的辐条。 12.“直”,水平流直。 13.“亿”,禾把的数目。 14.“特”,大兽。 15.“漘”,音唇,水边。 16.“沦”,微波。 17.“囷”,音逡(qūn),圆形粮仓。 18.“飧”,音孙,熟食。 檀木 此诗三章,其意略同。诗开篇即说,“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叮叮当当砍伐檀树,将檀树放倒后,再将它弄到河边。古人很会利用周边的自然条件,通常会利用河水的流动来运输木材原料或木材制品。“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澈流淌,微波荡漾,伐木的疲劳暂且得到了缓解。清爽的河风,泛泛而流的河水,让人感觉着大自然的美好。 在享受这美好的同时,也引起了对生活的思考:“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都是人,为什么自己每日辛苦劳累仅能糊口,另一些人不劳动,却丰衣足食?回答说:“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可是,后世由于对“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对整首诗诗旨的争议。这大体可以分为两派意见: 一派以汉代《毛诗序》为代表,认为此诗意在“刺贪”,《毛诗序》说:“《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仕进耳。”认为诗中每章的最后一句是讽刺那些所谓的“君子”们白吃饭,不干事。我们认为,从诗文本身来看,《毛诗序》的意见是可取的。因为相对而言,讽刺诗在《诗经·魏风》中比重较大,讽刺可以说是魏地诗风特点之一。 资料图 但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另一派,则秉持一种社会分工说,认为此诗是赞美君子们“不素餐”(不白吃饭)。《孟子·尽心上》载:公孙丑曾问孟子说:“《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从公孙丑的问话看,公孙丑提出的观点代表了当时一般人的看法,即认为此诗是抨击“君子之不耕而食”的。而与孟子同时而略早的农家许行,尊崇远古神农,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种粟而后食”。他的思想主张受到了孟子的批评。孟子认为他不懂社会分工的重要性。 在这个当口,公孙丑又提出类似的问题。所以,孟子便巧妙地转移话题。他不回答《伐檀》本意是不是指斥君子“不素餐”(不能白吃饭)的,而是强调君子的社会分工是“不素餐”(不是白吃饭的)。他说:“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的意思是说:的确,君子们一般是不直接参与耕作的,但不等于他们是“素餐”(白吃饭)的。君子以其道德才智帮助国君治理好国家,对社会的贡献非常之大,理所应当得到更多的俸禄。 汉代的《孔丛子》也说:“于《伐檀》,见贤者之先事后食也。”至宋,朱熹也赞同孟子之说,其《诗序辩说》谓:“此诗专美君子之不素餐。” 资料图 《毛诗序》的“刺贪”说与朱熹所说的“美君子之不素餐”,又是一事之两面。二者并不构成实质的对立。因为所谓“刺贪”,是讽刺“素餐”(白吃饭);所谓“美君子之不素餐”,是赞美君子“不素餐”(不白吃饭)的。但两者因为侧重点不同,也还是有所区别。区别便落在“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前一句上。强调此诗是“刺贪”,是讽刺“素餐”(白吃饭)的,那“彼君子”便是“假君子”了。强调赞美君子“不素餐”(不白吃饭)的,“彼君子”便是“真君子”了。 就一般而言,在将孟子与《毛诗序》的作者相比较时,我们会认为孟子“亚圣”更具权威性。但在此诗的解释上,应该说《毛诗序》的解释更符合《伐檀》一诗的本意。《伐檀》一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食”者一种带有讽刺性的感性情绪,这种情绪,可能不够理性,但这就是原始的诗歌。孟子的分析虽然很合乎理性,也很正确。但可能已经改变了此诗的本意。 讨论了以上两派意见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家对《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的理解。 田稷母 作为鲁诗的传人,刘向在《列女传》卷一中记载了“齐田稷母”的故事。田稷担任齐宣王的相国,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给他的大量财物。田稷要把这些财物送给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你出任相国三年,俸禄不应该有这么多,这些财物恐怕是别人贿赂你的吧。”田稷回答说:“确实是收受属下的。” 母亲说:“我听说,士大夫要洁身自好,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应该诚心诚意地做事,不弄虚作假。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不要在心里盘算。不合理的利益,不要带回家里。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当今国君给你高官厚禄,你应该以忠诚报答国君才是。臣子辅佐君主,就像儿子孝敬父亲。尽心竭力,忠诚不贰,效力国家,廉洁公正,这样才不会有祸患。而你却与此相反,做臣子不忠,就等于做儿子不孝。不义的财物,不是我应该拥有的,不孝顺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你走吧。” 田稷羞愧地走出家门,退还了财物,并主动向齐宣王认罪,请求处罪。齐宣王听后,对田稷母亲深明大义大加赞赏,于是免除了田稷的罪责,并且拿出国家的钱财奖赏给田稷的母亲。 刘向讲完这个故事后,评论说:“君子谓稷母廉而有化。《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无功而食禄,不为也。况于受金乎?”在刘向看来,所谓“素餐”,就是食君之禄,不任君之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白吃饭,不干事”。刘向认为,无功而食禄,已经是不对的。更何况收受下属的贿赂呢! 黄梅戏《李离伏剑》 作为韩诗的代表,韩婴在《韩诗外传》卷二也讲了一个故事:李离是晋文公时期掌管刑狱的官。有一次断狱,李离听错了意见,错杀了人。当他知道后,就把自己捆绑起来,到晋文公面前请罪。晋文公说:“官爵有贵贱,罪罚有轻重,是下属的罪过,不能怪你啊。”李离说:“臣下身为官长,职位没让给下属;得到的俸禄很多,也没与下属分享。现在我错杀了人,却让下属替我担当,我从未听过这样的道理啊!”李离不接受晋文公的赦免。 晋文公说:“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罪,那么同样,我也是有罪的。”李离说:“违法就应受到惩处,惩处不当,就应该受死。您认为我能明辨是非,所以让我掌控刑狱,如今我因为偏听而错杀了好人,应当去死。”晋文公又劝解道:“放弃官位职守,伏法背离职责,不是我所希望的。快回去吧,别再让我烦忧了。” 李离说:“政治昏乱国家就有危难,这是君主所担忧的;军队打败了而士兵又不听指挥,是将帅所担忧的。如果没有能力为君主做事,昏庸不明却还霸着官位不放,是无功而食禄。我不能这样做啊。”说完,就自刎而死。韩婴评价道:“真是忠啊!《诗》曰‘彼君子矣,不素餐兮!’说的就是李先生啊。” 由上面的引录看,各家对《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句话的理解,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如果我们若将这两句话翻译成现代白话诗,那就要注意一些微妙之处的差别了。 我们可以有两个翻译方案:(1)批评“彼君子”的翻译方案:“那些大人老爷们,不能白白吃闲饭。”(2)表扬“彼君子”的翻译方案:“那些真正的君子,不是白白吃闲饭。”我们认为,第一种翻译方案似乎更符合此诗的本意。 书名:《诗经讲演录:灵魂的诗与诗的灵魂》 作者:姜广辉,邱梦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 【相关荐读】 诗经讲演录:古代出嫁女子回娘家有礼还是无礼? 诗经讲演录:男子如何从好色转为好德? 诗经讲演录:君子如何垂爱在下之人? 诗经讲演录:在人生重大选择中 最应该考虑什么? 诗经讲演录:当官的有这种节俭精神 便是一位好官 诗经讲演录:比起“看脸” 古代君子更重视的是这个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庄子:烦恼天天有 不捡自然无
- 下一篇:诗经讲演录:贤者如何面对贪官这只“硕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