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的书画 让我怦然心动
http://www.newdu.com 2025/02/21 07:02:29 书画界艺术 newdu 参加讨论
赵之谦(1829年8月8日-1884年11月18日), 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 汉族,浙江绍兴人。 在晚清艺术史上, 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在书法上, 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 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 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 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 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在绘画上, 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 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 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篆刻上,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 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 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 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 资料图 今天, 书画君就带大家伙儿从以上三方面, 好好唠唠赵之谦。 赵之谦的书法 其书法初师颜真卿, 后取法北朝碑刻, 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 人称"魏底颜面"; 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 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 ![]() ![]() 资料图 赵之谦传世对联作品整体风格突出, 笔势飞动,极有价值。 40岁前后的赵之谦多以北碑笔法入行书, 从风格上看,此作应作于其时。 这两副对联作品用笔扎实而灵动,用笔速度快, 不斤斤于每一单字笔画的光洁, 但每一笔画起、行、收过程都交待得十分清楚。 结体上每字均有一个中心; 疏密对比强烈,疏处可走马, 密处不透风,颇得“计白当黑”之妙; 借助用笔的轻重调整重心。 章法上行距紧而字距宽, 一反常规而整体浑然。 ![]() 赵之谦楷书字帖《集字唐诗》部分 ![]() 赵之谦楷书字帖《集字唐诗》部分 一个人的书风, 各种书体最终如果能得到统一, 则其必具独到风格。 五十岁之后的赵之谦, 尤其是他最晚年的作品, 各种书体均已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所可惜的,是赵之谦平生少作草书, 从中年草书《为犍汀草书集圣教序联》观之, 浑厚质朴中见飘逸,亦全出自北魏笔法。 赵之谦的绘画 赵之谦善绘画, 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 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擅人物、山水,尤工花卉, 初画风工丽, 后取法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家, 笔墨趋于放纵,挥笔泼墨, 笔力雄健,洒脱自如, 色彩浓艳,富有新意。 ![]() ![]() ![]() 赵之谦《四时果实图》 ![]() 赵之谦《牡丹图》纸本 他的绘画题材,画前人所未画。 33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 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 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 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 他的《异鱼图》、《瓯中物产卷》、 《瓯中草木图四屏》等等, 成了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杰作。 ![]() 赵之谦《异鱼图》 赵之谦的篆刻 赵之谦篆刻初学浙派, 继法秦汉玺印, 复参宋、元及皖派, 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 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形成章法多变,意境清新的独特风貌, 并创阳文边款, 其艺术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 在清末艺坛上影响很大。 ![]() 赵之谦篆刻 ![]() 赵之谦的二金蝶堂印 赵之谦一生所刻不到四百方印作, 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 其中诸多的历史经典, 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 任颐、赵叔儒、易大厂, 直至这一百多年的整个篆刻史。 除此之外, 赵之谦还是一位收藏大家。 其藏书秘册甚多。 家有藏书楼为"二金蝶堂"、"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 藏书印有"赵之谦"、"二金蝶堂藏书"、 "为五斗米折腰"、"鹤庐"、 "二金蝶堂双钩两汉刻石之记"等。 据藏书刻有《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 (简称《鹤斋丛书》),六集,三十八种, 所首经说、杂史、金石、笔记等, 都是篇幅短小的罕传之书。 其中《英吉利广东入城始末》一书, 为当时最新的历史记载。 ![]() 资料图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 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让我们怦然心动,也历久难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