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都挺好》:聚焦家庭教育 替苏家子女说句话


    文/孟殊
    电视剧《都挺好》开播不久就获得了豆瓣8.4的高分,人们评价它“撕开了中国式原生家庭的一切伪善面具”,夸赞它“直击现实社会问题”。
    
    《都挺好》,直面当代家庭问题(资料图 图源网络)
    茶余饭后,人们也借着剧中重男轻女、老年人赡养、啃老一族等问题讨论着自家的大事小情。可见一部被观众认可的影视剧不一定拥有多么波荡起伏的剧情,豪华炫酷的拍摄技巧,人们也会为它的“真实和深刻”买单。
    当网友们嚷着要“暴打苏明成”“痛骂苏明哲”的时候,是否也能静下来也思考一下他们为何会变成这样,这些是否也跟父母早年的教育息息相关。并非想替他们哥俩说话,而是剧中反应的家庭教育问题也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很多家庭中,不得不引以为戒
    先说说由倪大红饰演的苏父。
    “子不教,父之过”,在中国,人尽皆知的这六个字恐怕就是为苏大强量身定制的。很明显,在苏母过世之前,苏父在家中就如隐形人一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一扭头一转身,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对于子女的教育工作可以说是完全不管,也根本不敢管。
    
    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实际上,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他不仅是孩子的供养者、引领者和性别榜样,也必须承担对孩子进行养育、沟通、支持、鼓励、回应的责任
    有研究表明,在童年时期得到更多父亲关爱的孩子,日后可能会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和更少的行为问题。同时父亲对子女教育的参与度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健康。在抑郁症的发病率上,成长于完整家庭但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孩子的抑郁症发病率,是和父亲关系较好的孩子的3倍
    其实在中国古代,父亲作为责无旁贷的“一家之主”,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为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名人在家中也都是伟大的父亲。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始终以“读书至上”的原则鞭策孩子,其《颜氏家训》一书更为后世总结了众多教子方法。
    北宋司马光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内容,在他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
    司马康后任校书郎等官职,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誊于后世。清末湘军首领曾国藩因长年在外,无法经常亲自督促子女,于是写信便成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也会抽出时间定期给孩子写信,关心他们的生活,教导他们为人处世之道。
    对比古今,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千万不可隐形。生了他,就要对他负责
    
    家庭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再说说曾在家中偏心至极、说一不二的苏母。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糟心的父母有千万种,他们偏心的理由也有千万种。”话虽不中听却也道出了一些实情。调查发现,即便是在完全没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家庭中,也大多存在对子女差别对待的问题。
    父母的心理状态,情感生活,他们固有的观念,甚至他们自己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悲惨经历等等,都可能成为引发父母偏心的理由,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受到“差别的爱”的孩子如若承受力够强,则可能会像苏明玉一样为自己争口气,更加的出人头地。但如若承受力较弱就极可能造成心理扭曲,抑郁狂躁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更应注意的是,现代家庭生活中母亲角色过于强势的问题越发严重。强势的妈妈们养育了太多像苏明成一样的“妈宝儿”和“霸道女”。家庭中,母亲越强势,父亲就越被边缘化,儿子往往像父亲一样变得懦弱无能,而女儿则耳濡目染了母亲的暴脾气。这些问题同样很好的验证在苏家中。
    
    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值得过好一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都挺好》的编剧王三毛老师曾说:“原生家庭欠你的,你得靠自己找回来。找不回来就是一场灾难,找回来就‘都挺好’。”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苏明玉这么幸运,可以找得回来。
    家庭教育实在是门学问,看电视万不能只看个热闹,为了子女健康幸福的未来,家庭教育的学问赶紧研究起来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