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左宗棠教子:琐细平实处 方显富贵长久之根本


    文/徐志频
    左宗棠人格立体多面,深入他的内心,初看如万花筒,细拣如百宝箱。随处打开,看到的几乎都是琐细。全然不见慷慨激昂,清一色归于平实、素朴。
    
    左宗棠人格立体多面(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宗棠记忆力惊人,他不但装了一脑子中国地图,对隔年生活小事也全都记得。教导起儿子来,甚至还有点婆婆妈妈,不厌其烦。
    1872年农历五月十二日,左宗棠给四位儿子写信,开头就关切地问:孝威,你的腰痛好了没有?还咳嗽吗?你二伯父左宗植最近死了儿子,自己又得了重病,我说过,你们在家平时要多过去关心他, 安慰他,想方设法哄老人家开心。宽心话不一定真能起到什么作用, 但能让老人暂时忘记病痛也好。何况,宽心话说不定真能起到一点作用呢,你们为什么不去试试?还有,孝宽你上次背着我花了600 两银子修理长沙司马桥那套房子,我早说了,浪费。你既然已经来信认错,我也就不再深究你的责任……总之,“办一日事,尽一日心”,就是这样。
    这种唠叨家常的话,出自军事统帅之口,多少让人意外。何况, “办一日事,尽一日心”,语气接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见不到半点激昂的影子。
    
    生活中的左宗棠风格琐细(资料图 图源网络)
    深入生活中去看左宗棠,是个标准的管家婆。家事不分巨细,他不但全部记挂心头,时不时要拿出来絮叨,还指点儿子们怎么做家庭小事,儿子写信粗心弄出几个错别字,他能纠结上半天,最后不忘反复叮咛,不厌其烦说个一二,夜晚躺在床上还在想这事。
    生活中的左宗棠因风格琐细,颠覆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大英雄形象。其间巨大的落差证明,真正力救时艰的本色大英雄,也许并不都是诗人笔头想象的“大江东去”、“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般气概。
    左宗棠的家教风格在晚清同时代人物中实在太特殊,有学者深入研读后恍然悟出了一个道理:真正能成就历史伟业的大英雄, 往往就是左宗棠这种类型。
    日常生活中像个管家婆,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磨磨唧唧,让人感到几分慈祥,几分亲切;一旦大事临身, 却能迅速果断,快刀斩乱麻。也就是说,左宗棠生活中像只麻雀, 官场里像只啄木鸟,战场上像只雄鹰。
    
    左宗棠特殊的家教风格(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宗棠为什么总记挂生活琐细?一则是在早年研究农学、地理时锻炼出来的思维方式,二则是在柳庄亲手种地时养成的习惯。毕竟,画中国地图必须细心,比不得画山水画,错一个地名,整张图都要重作;在柳庄种地,夏天少浇一次水,庄稼就烧坏了。关键还是, 左宗棠天性“虑事太密”,习惯投心烦琐,一丝不苟,津津有味。
    左宗棠不但是“细节决定成败”的实践者,还是“细节决定人生” 的立论人。他自创一段名言:“粒谷必珍,富之本也;只字必惜,贵之原也;微命必护,寿之根也;小过必惩,德之基也。”换成白话说, 要想发大财,必须珍惜最不起眼的每一粒谷;要想身居高位,必须珍惜口中笔下的每一个字;要想长命百岁,再渺小的生命也要加以爱护;要想道德圆满,对小过错也必须加以惩罚。
    左宗棠考核官员,先叫他办小事。小事办不好,一定无能办大事。这一方法用到家教上来,左宗棠从来不像理学家那样在家书里大谈义理、天下、国家、道义,反倒颇有耐性教儿子们做小事。
    
    左宗棠注重引导后人专注琐细实事(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宗棠这些不避琐细的教子举动,在当时根本看不出作用。但百年后,历经数代,效果显现,孙辈读到他遗下的家书,感慨唏嘘, 奉为家宝,严格遵行。
    引导后人专注琐细实事,效果至少有三:一是锻炼了后人的动手能力,二是培养了子孙办实事的兴趣,三是避免后人将时间、精力花费在养狗斗鸡、抽烟赌宝、提笼架鸟上。
    这也是湘阴左氏能够从左宗棠这一代起成为旺门大族的一大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