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大师 > 当代人物 >

徐中玉

徐中玉


    生卒:1915年2月15日—2019年6月25日
    籍贯:江苏江阴人
    职务: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市作协主席。
    成就:主编并开创《大学语文》教材和课程。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生平简介
    徐中玉,1915年2月生,江苏江阴人。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曾历任中山、山东、同济、复旦、沪江诸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鲁迅遗产探索》、《古代文艺创作论》、《激流中的探索》、《徐中玉自选集》、《美国印象》等,主编文学研究丛书七套、大学教材《大学语文》五种及《大学写作》、《古代文学作品选》等。1952年起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和《文艺理论研究》、《古代文艺理论研究》主编等。
    2014年12月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2017年4月,103岁的徐中玉,坚持要把来访者送到楼梯口。由保姆搀扶,他从最靠里的那间房缓缓步出。
    2019年6月25日凌晨3点35分去世,享年105岁。
    主要观点
      关于学习
    徐中玉主张“实事求是”的作风。他认为,“实事求是”首先说的是要“实事”,核心是“求”,不但去求,还必须求出个“是”来。治学应该从实事出发,也就是从实际出发。书本当然要看,伟大人物的结论当然更值得重视,但不从实际出发而专从书本出发,专门重复伟大人物已有的结论、满口称赞,只会注释、疏解,甚至奉为神圣不可侵犯、永远不必再加补充、修正、发展的绝对真理,并以为这样做已尽科学研究的能事,这不能算得上在真正治学。
    徐中玉赞同章学诚功力不等于学问之说,但没有轻视功力的意思,因为学问离不开功力。“求”,一定要“勤求”、“力求”,才有效。在“勤求”、“力求”,甚至“苦求”上狠下功夫,学术之功,才能大有建树。求“是”,就要“博采众长”,“集大成”,无论谁说谁写的,只要是正确、合理、有长处的,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有益的,就应该博采广集,取精用宏。
    徐中玉认为,学者都是自学出来的。关键决不在于是否进过高等学府的大门。勇于探索真理,勇于坚持真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这样的学者同时便是革命战士。
      关于学术
    徐中玉认为,学术研究最需要懂得独立思考之必要,与能独立思考,并坚持不懈努力下去永远以追求学术真理、规律为职志的人才。宣传鼓动工作也需要,但这是另外一种工作,有所不同。学术研究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追求长治久安之道,不能朝三暮四,随风转弯,这正是它之所以有最大责任和最大作用。学术研究工作,特别需要能于勇于坚持独立思考品格的人才。讲创新的很多,讲需要能于勇于独立思考,质疑问题的却不多。要善于引导。再不能总喜欢驯服工具了。曹禺晚年自悔所以没再创作出早期那些好作品,就因为自己“太听话”了。“太听话”就不能突破自己,有所创新,甚至还会滑下去。
    已有的一些倡导与推进学术研究规划应具体化,不应流于徒托空言。学术研究应有的自由。独立思考,不至于被认成不可容忍的政治活动,这些都应有法律保障。如何维护学术研究事业的公平、公正、公开皆然。各种官方奖助仍实际受到垄断,各种评估实际仍有意识形态干预。官本位,官僚主义,在学术界高校中蔓延民主进程甚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