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切莫轻易失约:迟或不至 你惹上事了


    文/弓难张
    现代社会人们的约会活动日趋增多,无论是朋友间聚会或者是公司的商务活动,约好的时间点,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两个人“失期后至甚至不至”的问题,很多朋友都会以“路上堵车或者单位临时有点急事”等看似正当的理由而搪塞。其实,失约行为本身就不对,解释的态度亦不严肃,长此以往,你肯定惹上事了,你的信誉会打折扣,你的人格也会被降低。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先贤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而且给出了正确的应对之策供我们参考。
    
    失约行为有损信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失约晚到,知错就改,收获惊喜
    《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在早期亡命下邳时,在圯桥头碰到一穿粗布短袍的老翁。老翁故意脱掉脚上所穿鞋子仍到桥下,然后命令张良将鞋捡起并替老翁穿上。对于老人略带“粗暴”的行为,张良虽然感到奇怪和不解,但他还是照办了。老人家临走时对张良说:“你这小伙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请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应该早点来。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早,鸡叫时就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为什么又来晚了,过五天再来见我吧。”又过了五天,张良吸取前两次晚到的教训,这次还没过半夜张良就摸黑来到桥上。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看到张良先到了,老人家开心地说;“小伙子,你这样做就对了。”老人又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给张良,说:“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
    张良因自己的“谦逊”行为而得到与老人约会的机会,又由最初的失约晚到,虚心接受批评,到后来的积极赴约早到,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诚意,从而获得了老人家的认可,意外收获了重要的兵书,为自己日后成为汉高祖刘邦的第一谋士奠定了坚实基础。
    
    张良拾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失约晚到,不知悔改,人格贬低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陈太丘(陈寔)和朋友约定时间一起出行,时间定在正午。结果过了正午点,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不再等待独自走了,后来那个朋友才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大门口玩耍。客人就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久,结果您一直没到,他现在已经离开了。”那位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和别人约定时间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父亲约定时间在正午,过正午了您还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陈太丘这位不知名的朋友失约晚到,不知道歉还信口雌黄责怪别人,结果被七岁的小元方一通训斥而哑口无言,不仅尴尬而且人格被贬。
    
    陈太丘与友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所以亡也
    明李贽《初潭记》中记载:
    周武王灭殷后,打听到殷有一位很有见识的长者,就前去见他,向他请教殷灭亡的原因。殷长者回答说:“大王如果想知道的话,就请于明日中午来见我吧。”武王和周公旦第二天如约前来,但那位长者却没来。武王感到奇怪,周公旦说:“我明白了。这是位君子,因为没有遇到明主,现在又要将其主人的过错告诉你,他于心不忍。今天约好了而不来,言而无信,这就是殷灭亡的原因。他已经以自己的行为告诉大王殷灭亡的原因了。”
    殷长者以其行为告诉周武王,殷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期而不当,言而不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上三种失期行为,因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结果迥异,有好有坏,有轻有重,轻则失信于人遭遇尴尬,重则亡国殃民。以古鉴今,我们在约会活动中应力争准时或者早到,一旦“失约晚至或者不至”,坦然面对,诚挚道歉,取得约会人的谅解并在以后的活动中取信于人,这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朋友们,以后切不可再失期哦!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