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家风清明多才俊 除了“三苏”别忘了“公安三袁”


    文/中央纪委网站
    在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天空上,闪耀着这样三颗光彩夺目的星辰。他们是一母所生的三兄弟,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高举文学革新的大旗,一洗晚明文坛的复古弊习和模拟颓风,共同开创了著名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他们就是出生于湖北公安,史称“公安三袁”的晚明著名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公安三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母三进士,南北两天官。”“三袁”不仅在文学上享有盛誉,而且在为人、做官方面也广为世人称道。老大袁宗道,会试第一,任翰林院编修、春坊右庶子,为官清廉,尽忠职守,惫极而逝;老二袁宏道,官至吏部郎中。他在任吴县县令期间,惩治奸吏、清理赋税,深受百姓爱戴,当时首辅申时行称赞他“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老三袁中道,先后任徽州府教授、南京吏部郎中,勤政廉洁,官声清越。
    “三袁”的成长与成功,与袁氏的家教家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在长期艰辛的创立家业过程中,袁氏一族逐渐形成了自己家族为人处世的法则,订立《袁氏家教十则》《袁氏家戒十条》两部家训家规,从道德修养、行为法度、人生发展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为族人定出方向和标准。
    遵守礼教、注重名节是袁氏家训家规的精髓所在。“当大事奄临,务宜恪遵礼制,宁戚宁俭,慎勿蹈习流俗,有坏名教”,教导族人依礼制办丧事,宁可忧伤悲戚,宁可朴素简约,也不追随世俗,做有损名教的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道义被看做是行为的最高准则。
    
    “三袁”的成功与袁氏家风有着直接关系(资料图 图源网络)
    袁氏家族崇尚读书、崇尚知识,明确把资助求学写入家教细则,显示了袁氏一族的智慧与远见卓识。在这一家训的影响下,袁氏家族掀起了竞相读书、追求上进之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三袁”高举“性灵”旗帜,文章皆有所成,在晚明文坛独树一帜。
    倡导勤俭持家、廉洁清明是袁氏家族一贯的理念。《袁氏家教十则》中写道:“勤者,所以专其志也,志专则业精,业精则人无旷职,此成家之本也;俭者,所以节其用也,用节则积厚,积厚则饥馑无虑,此起家之源也。”袁氏家族一直秉承这样的家训,房屋不必过华,衣冠不必过美,饮食不必过丰,朋友往来不必过费,生日满旬不必延宾,冠婚丧祭不必越礼,贫穷时不忘本分,富贵时不忘珍惜。
    “三袁”兄弟高中进士后,母亲让他们穿着草鞋回家报喜。旁人不解,觉得三兄弟已是人上之人,怎么还要如此穷酸?其母说,就怕他们做了官忘了本,以此告诫他们做人要安贫乐道,为官要清正廉明。
    
    “公安三袁”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袁宗道在朝廷翰林院为官,清正廉洁,从不受取他人一钱,死后身边囊无寸银,连后事都是靠亲友借钱当物操办的。袁宏道在吴县县令任上,一改之前县衙奸吏办事拖沓的风气,处理公事快速公允,办事之人很快就能得到答复,有时一餐饭的工夫就能解决问题。老百姓十分感激,称他为“升米公事”的好官。
    袁氏一族虽然提倡勤俭,但遇有灾荒,又乐善好施,常救乡民于水火之中。明嘉靖年间,公安大闹饥荒,三袁祖父袁大化拿出两千石稻谷和两千两银子救助灾民,事后当众销毁所有借据。
    
    “公安三袁”墓(资料图 图源网络)
    情至之语,自能感人。今天,“三袁”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清新俊逸的诗文风格与美好的道德品行还一直影响着我们。其优良家风传习至今,从袁氏一族走进千家万户,熏陶着人们的品格,感染着人们的心灵。
    
    《中国家规》书影
    节选自|《中国家规》,中国方正出版社授权发布,版权归出版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