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孔子担心的这几种人 有你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5:11:56 腾讯儒学 金钟 参加讨论
文/金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意思是“有很多人不去培养品德,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担忧的。”时过境迁,而孔子的言语还留在传统文化中,我们也是孔子穿越千年的弟子。那么,看看孔子担心的这几种人中,你占了几个? 君子当以修德进学为首要(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德之不修 德,即品德;《说文解字》中写道:“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德的造字本义是“看清道路的方向,没有困惑迷误,大道坦然直行。” 修,即培养。《说文解字》中写道:“修,纹饰。”造字本义是“从容装饰,精心美化。” “德之不修”也就是指:没有给德行一个精心的、美好的装饰,不培养品德,不能看清正确的方向,不能在德行的路上从容直行,犹犹豫豫,以至于丧失了德行。 君子忧其“德之不修”(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初杜甫正是被这样一个不修德行的人坑害,一生漂泊流浪。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因为怕考入科举的官员批评朝政对他不利,作为主考官的他,使应征的举人无一入选,对唐玄宗说“野无遗贤”,杜甫便是其中之一。李林甫还建议重用安禄山,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他自己也不得善终。 学之不讲 《说文解字》中说:“学,觉悟也。”“讲,和解也。”意即“谈和、议和”,造字本义是“纵横论述,详细解说。” 那么,学习就是让人觉悟,摆脱蒙昧状态的方式,“讲学”就是不满足于表面上的了解,深入、详细地研习。 “学之不讲”也就是指: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似的学习,而这样的学习往往会蒙蔽双眼,使人走入误区,容易让人断章取义,从而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君子忧其“学之不讲”(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就不求“讲学”,总是囫囵吞枣。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看很多本书,但是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于是开始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后来他向朱熹请教后,朱熹说,“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陈正之接受忠告后,每读书必认真思考,日积月累,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闻义不能徙 《说文解字》:“闻,知闻也。”也就是听说、了解,造字本义是“集中注意力倾听。”“闻”也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 “义”乃儒家“五德”之一,孟子也解释过“义”:“人之正路”。 “闻义”就是听到有人讲“人之正路”,或者仔细地倾听了“义”的原则和道理。 徙,即迁移。造字本义是“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长途搬迁。” 君子忧其“闻义不能徙”(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闻义不能徙”就是指听说了“人之正路”,懂得了义的原则,却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走向善之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