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曾国藩观人:讲信用 无官气 有条理 少大话


    文/王素绚
    讲信用
    古人造字有六法,其中之一就是“会意”,比如“信”字,是由“人”和“言”两个部分组成,所以说“人言为信”,启蒙读物《弟子规》中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要讲信用是基本原则,虚伪欺诈和虚妄不实的话是行不通的。
    
    凡出言 信为先(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人把圆滑处世、四面逢迎的方法奉为圭臬,却不知道与人相处,任何技巧都只能取一时之巧,而最深远的智慧还是诚信。秦商鞅实行变法之前首先在南门立柱,并声明奖励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三十金,最后也真的言出必行,取得了国人的信任。这是他新法的施行非常重要的保障。
    诚信的面向对象除了他人,还有自己的内心。孔子说“内不欺己,外不欺人。”除了不能欺骗别人,也不要欺骗自己的内心。一切美好的品质都不应该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应该是自己美好内心的一种外现。
    
    人无信不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无信不立,讲信用是一个人在与人相处中最基本的原则。
    无官气
    曾国藩多次提到,真正的人才是“有操守而无官气”的,做官日久,难免会沾染上所谓的“官气”,官随形赋神,体现在话语上是官腔,体现在行动上是官派,体现在心理上是官欲。官气是权力的变形,权力越集中的地方,官气越浓。在官场浸淫日久,气得意满,有官气是一般人获得权力之后的正常表现。
    官气可以带给人很多心理上的优越感,项羽曾感慨过,“富贵不归故里,如衣锦夜行”,有官气难免会对下有傲气,而为了维持这份官气中的虚荣的心理,又难免对上阿谀奉承。多少人怀着一颗经世治国之心踏入仕途,却在一腔官气中把当初的豪情壮志消磨殆尽。而无官气,正是观察一个人为官心思以及自制力的重要途径。这样的人一定没有忘记为官之初的赤子之心,并且能抵挡住一般人难以抵制的诱惑,时时反省自己的内心。如此何患他不是可造之材?
    
    保存为官之初的赤子之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有条理
    中国人写字讲究笔顺,同一个字,每次都按照一定的笔顺写,就容易写的快而工整。同理,做事也是如此。
    大到一件事情的逻辑顺序、时间安排,小到日常物品的摆放位置,都应该保持一个清晰的条理。《弟子规》中说,“虽有急,卷束齐”,在慌乱的环境下都能保持书本摆放的整整齐齐,这样的人,即使再慌乱,内心也是淡定从容的。有个成语叫做“有条不紊”,就是说平时保持有条理的习惯,遇到事情时才能及时作出理性的规划,才能不慌不乱,在关键时候可以展现出过人的气度。
    少大话
    人都有虚荣的心理,希望别人可以羡慕自己,于是故意夸大或者捏造出一些不符合事实的事情。同时,为了满足进一步的虚荣,又会答应别人一些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情。最后难以兑现,只能是误他人之事,损自己之名。
    
    说大话误他人之事 损自己之名(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佛教把“妄语”列为五戒之一,同时也是十恶之一,也正是提示世人,妄语带来的危害之大。谦受益,满招损,哪怕有十足的能力,也还是谦虚一些对自己益处更多。更何况本身只有六分的水平,《周易》中有“负且乘,致寇至”的说法,本来是背负东西的穷人却乘坐在豪华的马车上,所以招来贼寇。同样,本来没有相应的能力,却许下妄语,说出大话。结果只能是损人不利己,失去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