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理论 >

古朴闲逸 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


    磁州窑是创烧于北宋中期的民窑体系,窑址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从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河南磁州窑最多,故相沿名之”可知,磁州窑得名自磁州,并以磁州为中心辐射至山东、山西、河南、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福建等地,其中河北、河南和山西三省较为集中,形成自宋代以来庞大的磁州窑体系。
    磁州窑所造瓷器胎体采用当地“大青土”,原料中多含有铁、钛、铝等成分,白度不高,呈灰白和灰褐色。胎体相较于南方瓷系的景德镇、龙泉更为疏松,器物表面多伴有颗粒感和一些未烧透的孔隙、斑点等。因其民窑特性,在生产制造上更为自由,形成了技艺庞杂、品种多样、流通广泛的特点。在装饰上,磁州窑在宋代五大名窑基础上突破了单色釉限制,不仅烧造白瓷、墨瓷、黄瓷、绿瓷、三彩,更是形成以刻花、彩绘为代表的装饰技艺。
    不同于景德镇、德化、宜兴等地瓷器的光洁、细腻、雅致,磁州窑的刻花与彩绘装饰是典型的“粗瓷细作”,营造象外虚空的古朴闲逸之美。磁州窑刻花是在灰白色胎体上略施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用以修饰胎体的凹凸不平,之后在瓷器表面进行纹样划刻,露出灰白胎地。刻花中的白地黑花则是在白色化妆土之上再施一层黑色化妆土,之后剔刻花纹,形成黑白映衬的视觉效果。磁州窑彩绘以白地黑花和铁锈花最具代表性。从现有博物馆藏磁州窑器物来看,其彩绘无论是生动传神的花鸟、灵活的瑞兽、静谧的山水、惟妙惟肖的婴戏还是气韵生动的书法,均在用笔、构图、章法以及韵味上与传统书画高度同源。民间生活与自然物象等题材加上质朴的胎体,往往使磁州窑带给人们的第一观感是“粗糙”,但通过刻花与彩绘等不拘泥于小节的装饰以及浓烈色彩的映衬,反而开启了磁州窑吸收传统绘画和书法技艺的先河,创造性地将民间题材与中国传统书画构图,以及古代诗词、民间谚语和文学作品等巧妙地挪移到瓷器上,并对临近的定窑、邢窑,后世的青花瓷彩绘均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东南亚、日本、欧美部分地区的陶瓷烧造与装饰。
    率性自由是磁州窑刻花与彩绘的特点,在瓷器上进行刻绘又受到器型与材料的限制,因此,磁州窑从古至今始终洋溢着率性与克制相互交织的独特魅力,这与当代陶瓷创作的审美取向不谋而合,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其他陶瓷产区的陶艺家与年轻学子扎根磁州窑,探寻古朴闲逸的磁州窑风格与当代艺术的相互融合。
    艺术家们结合当代艺术创作方法与陶艺创作经验,通过胎体的刻花与釉料的挥洒,以灵动的线条、雅致的色彩、粗犷的质感传递着经由古代而来却又别具一格的当代气质,在黑与白、青与灰、铁锈红与暖绿等色彩的相互映衬下,为磁州窑创作拓展出更多可能,在拙与雅之间,铺陈出传统书画与当代陶瓷、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融合之路,为这一曾经的民间重要瓷器体系搭建通向当下的灵性化桥梁,传递出磁州窑实用不失雅致、朴素不失端庄、质朴不失精妙、豪放不失章法的古朴闲逸。
    (作者:臧小戈,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