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传统精华和时代需求结合起来——谈传统手工艺振兴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6:11:10 国学网 吕品田 参加讨论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核心阅读 手工生产力以人为载体,崇尚人工与造化的和谐默契,我们不能以工业模式来看待传统手工艺,应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手工生产方式并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手工生产方式是传统手工艺价值实现的根基。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等特点,在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有待深度开发 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体现在劳动产出与社会需要的契合,手艺人要努力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为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性保护和当代振兴提出要求、指明方向。具体而言,传统手工艺要弘扬其与时代相应的内在价值,激发当代活力,并按照时代新发展不断补充、拓展、完善其劳动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在于深化对传统手工艺价值的认识,遵循客观规律,破除陈旧观念,坚持手工生产方式,充分发挥手工生产力的创造性。 深刻认识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和特性 传统手工艺,是凝聚中华先民经验和智慧、贯穿中华匠心文脉的整饬技艺体系。它强调工艺造作的人文意义和社会功用,崇尚心性与物性、人工与造化的和谐默契;讲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行工作风和巧而得体、精而合宜的艺术创意;追求巧应妙合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诸因素的“天工之美”,透彻地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气质。现代社会推崇的谐于自然的技术理想,在中华传统手工艺上有系统的体现。 手工生产力以人为载体,呈现人的生命活动,具有活态流变特性。这使得手工艺具有表现个体的能力,同时因个体的社会性而具有表现人类共同经验的能力。在生产过程中,手工艺既体现过去的经验积累,又吸纳当下的劳动体会。只要动手劳动,它便会通过劳动者和手上工件亲密无间的关系,释放并吸纳包括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在内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使作品具有独一无二性和高文化附加值。这种对手工艺的认识,是我们进行手工艺传承创新实践的基础。 眼下,无论是非遗保护领域还是文化创意领域,无论是手艺人还是设计师,都非常关注传承创新,积极探索实践。然而,由于对手工生产力的特性及其人文价值认识不足,同时受到速成、逐利等取向影响,人们容易自觉不自觉地用工业模式看待传统手工艺,以机器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益来“改造”传统手工艺。于是,电脑程控、激光加工、注塑成型一类的工业化技术被引入传统手工艺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手工艺的技术本质,截断了生产者直接把握产品的亲密关系。批量复制的产品表面上看很精致,但已失去传统手工艺的灵魂。相比之下,玉雕行业采用牙科医疗工具牙机,就是一种较好的技术创新。牙机的高度机动性和便利性大大提高了琢玉的工作效率和细节处理能力,却没有背离工具“在手”的手工特性。 我们应秉持新发展理念,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创新。从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就可突破单纯以工业化为驱动、以资本增殖为逻辑的手工艺发展模式,坚持手工生产方式并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深度发掘手工生产方式的潜力和优势 手工生产方式是实现传统手工艺价值的根基。不同于集约化、标准化、批量化的机器生产,传统手工艺的劳动者高度自主,兼顾设计和制作,充分体现个性和创意。这种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式生产,在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其原材料易得,工具简单,因地制宜,一般的技巧也不难掌握,适合本地化开展,大则可助力特色乡村、特色小镇的文化经济建设,小则可为就业创业者提供生计;生产过程少污染,原材料投入产出比高于一般工业,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其制作如同艺术创作,手随心运,充满创造的快乐,是适宜大众参与的特色休闲方式;作品高度个性化,具有独一无二的原真性和审美价值,能够寄托情怀、慰藉心灵;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多样化实践,兼容农工城乡,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可形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的地方人文景观……传统手工艺具有多方面的潜力和优势,有待深度开发并转化为生产力。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创新,要以保持手工生产方式的诸多特点为前提。这包括保持其世代相传的关键技艺,保持其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保持其“设计—制作”的完整结构等。这些手工生产方式独有的特点在实践中容易被忽视。在促进传统手工艺当代转化方面,设计师其实大有可为。譬如,设计师可在宏观规划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预先设计,为传统手工艺进入现代产业链、参与社会合作创造机会。设计师也可以做一名既设计又制作的纯粹手艺人,这也是当前日渐凸显的发展趋势。 振兴传统手工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管理、宣传、教育、产业等形成合力。尤其要通过宣传教育,普及正确观念,提高审美水准。有的生产者为迎合消费者的“显工”要求,在作品上堆砌大量元素,反而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这些年,国家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工艺振兴,加大宣传力度,显著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传统手工艺的市场需求。传统手工艺以至整个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以不同方式进入国民教育体系,意义深远。 在传统手工艺与时代需求的结合上下功夫 传统手工艺是在漫长的前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的形制、装饰、表意和功用等,有的已不再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因此,有必要调整产出形态,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满足人民新的美好生活需要。 传统手工艺的活力体现在劳动产出与社会需要的契合,手艺人要努力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的作品。通过创新产品形态,协调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譬如,南通蓝印花布传统印染技艺传承人设计新纹样,还将布料用于制作时装、手包、折扇、手机袋等时尚用品;漆艺家运用传统髹饰技艺,将朽木枯叶、残砖断瓦、匏瓜兽骨等加工成新颖清雅的艺术品,堪称“化腐朽为神奇”;苏绣艺术家与专家合作,专门研制出截面为三角形的丝线,强化折光效果,满足新产品的材质要求。 与此同时,手工体验,这一方兴未艾的新业态逐渐兴起,为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譬如山东济南有一家藤编体验小店,顾客可在此编制杯套小筐之类的小物件,店里经常人头攒动。手工制作不仅教授人们新技能,而且提供心物合一的体验,很受人们欢迎。这为传统手工艺创造性融入当代生活提供了新的方向。 如今,传统手工艺热度正在上升。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既要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又不失其工艺本质,还要以因地制宜、因材施艺为遵循。这将赋予手工劳作及其制品以地域地产的个性化风貌,为传统手工艺在城镇乡村的复苏预留了空间,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供机遇,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实在在的抓手。新的时代条件、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激发传统手工艺的内在活力,使其成为时代生活新的有机组成。传统手工艺未来可期。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