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永远不过时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17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刘勇 参加讨论
百善孝为先(资料图 图源网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大家耳熟能详,表达出曹植对兄长曹丕迫害兄弟行为的悲愤之情,充满着无助、哀怨,言辞质朴,却感人至深。 孔门非常注重孝悌之道,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尊敬父母,悌是友爱兄弟,人之所以与禽兽有区别,正在于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尊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人,一般性情敦厚,不会为非作歹,更不用说祸乱国家了。 新闻报道,齐白石弟子、国画家许麟庐去世后,儿女对遗产起了纷争,三儿子把95岁的母亲告上了法庭。兼听则明,我认真地看完了电视台的采访录像,看着三代人闹得不可开交,不管是老人、儿女、孙儿女,眼睛中都露出逐利之光,走到今天这样的境地,是必然发生的事。 人生在世,寿多则辱,王龄文以95岁之高龄,尚且要面对法庭的盘问,尚且要面对电视台之采访,将家庭琐事公诸于众,被世人评头论足,作为茶余饭后之谈资,是一个利字使然。儿女向法庭索要亲情,将老母亲与其他兄弟姐妹推上不义之地,依旧是一个利字使然。两相伤害,不知何时才能到头。 按理说,许家是一个书香门第,儿女们真的是想为父亲母亲好,就应该同心协力,继承和发扬父亲的艺术,在艺坛赢得一席之地,也不枉费先人创业之难。所谓父作之、子述之,说是正是要善于继承先人遗志的道理。如今祸起遗产,兄弟阋墙,是最令人痛惜不过的。 孝道,维系着人伦;家庭,是教化之本。古代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大力表彰孝道。大学者王裒,十分孝顺母亲,母亲生前十分害怕雷声,每逢雷雨之声,王裒都会守在墓边,大声叫道:“孩儿在此。”他在给学生讲《诗经》时,每到了《蓼莪》篇时,都会哽咽不已,讲不下去。因为《蓼莪》一诗,正是借孝子口,追叙父母养育之恩,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怆之情。 隋朝时天下大乱,刘君良与兄弟居住在一起,同气连枝,团结一致,互济困乏。君良的妻子担忧时势不稳,于是想劝其兄弟分家。刘妻将庭院里的小鸟换了窝,大鸟小鸟相互打架。全家都觉得奇怪。刘妻趁此机会说:现在是天下争斗的时候,飞禽鸟兽尚不能相保,更何况人呢!刘君良听从了妻子的话,与兄弟分家。过了一个多月,才知道妻子的计划。于是,他又召集兄弟一起,承认了错误,重新建立以前亲密的关系。 孝道,并不是一句虚言,是希望人们将心比心,推己之心以及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余年来,孝道被披上了禁锢人性的恶名,被打得永世不得翻身,再加上而今之人重法不重情理,孝道更是被淹没合法化的借口中,越来越不被人们珍视了。一家兴孝、一国兴孝,一家兴仁、一国兴仁,手中执掌法律者、在上位者能不慎乎。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语》的“论”到底啥意思?
- 下一篇:儒家五伦之二:父子如何相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