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王锷:“国学”学科该怎么建?


    文/王锷
    
    国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国学”一词,出现在百年前。百馀年来,除短暂的“文革”前后数十年外,国学多次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热浪滚滚,席卷全国,令人深思。
    国学乃“中国学”之简称,是与“西学”相对应的一个词汇。早在二十世纪初,有学者就说:“国学者,吾国固有之学问也。”可谓一语中的。
    我们认为:国学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核心是礼学。重视国学,就是培养“孝敬父母”、“温柔敦厚”、“彬彬有礼”、“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的君子品格,崇尚“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的君子气节,追求““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的道义担当。
    1933年3月14日,章太炎先生在无锡国学专门学校以《国学之统宗》为题讲演,他说:“今欲改良社会,不宜单讲理学,坐而言,要在起而能行。周、孔之道,不外修己治人,其要归于六经。”“余以为今日而讲国学,《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实万流之汇归也,不但坐而言,要在起而行矣。”《大学》、《儒行》,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第四十一篇;《丧服》是《仪礼》第十一篇。章太炎先生认为《孝经》、《大学》、《儒行》、《丧服》四篇是“万流之汇归”,切中肯綮。他又说:“今之新学小生,人人以爱国为口头禅,此非墨子之说而似墨子。试问如何爱国?爱国者,爱一国之人民耳。爱国之念,由必爱父母兄弟而起。父母兄弟不能爱,何能爱一国之人民哉!由此可知孝弟为仁之本,语非虚作。”(《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2-3页,中华书局2013年7月)我常对学生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不爱父母兄弟姐妹的人会爱别人。”儒家所言“孝弟”,就是先爱父母兄弟,再爱他人。
    
    国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近百年来,国学特别是经学不受重视者,原因很多,难以深究。但重视国学,阅读儒家经典,对个人和社会,好处很多。章太炎先生于《论读经有利而无弊》一文说:
    居今而言读经,鲜不遭浅人之侮。然余敢正告国人曰:于今读经,有千利无一弊也。兹分三段论之:一、论经学之利;二、论读经无顽固之弊;三、论今日一切顽固之弊反赖读经以救。所谓经学之利者何也?曰:儒家之学不外修己治人,而经籍所载,无一非修己治人之事。……夫修己之道,古今无二。经籍载之,儒家阐之,时有不同,理无二致。是故无论政体如何改易,时代如何不同,而修己之道,则亘古如斯。治人则稍异,古今异宜,习俗不同,不得不斟酌损益,至于尽善。读经之利有二:一修己,二治人。治人之道,虽有取舍,而保持国性最为重要(《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66页)。
    此谓阅读儒家经典,益处有二:一修己,二治人。
    章太炎先生认为,若欲矫正社会弊病,当依赖读经。故又说:
    所谓今日一切顽固之弊,反赖读经以救者,何也?曰:有智识之顽固者,泥古不化之谓也;有情志之顽固者,则在别树阶级,不与齐民同群,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也。夫智识之顽固易开,而情志之顽固难料。信如是,则今日学校毕业之士,其能免於顽固之诮者几希。吾观乡邑子弟,负笈城市,见其物质文明,远胜故乡,归则亲戚故旧,无一可以入目。又上之则入都出洋,视域既广,气矜愈隆,总觉以前所历,无足称道,以前所亲,无足爱慕,惟少数同学,可以往还。舍此,则举国皆如鸟兽,不可同群。此其别树阶级,拒人千里,非顽固而何?昔日士人,涵咏诗书,胸次宽博,从无此等现象,何者?“君子忧道不忧贫”,“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均见《论语》),此等言语,濡染既久,虽慕富贵、患贫贱之心不可遽绝,而自有以维系之也。若夫盐商子弟,无遇人之才,恃钱刀之力,纳赀入官,小则州县,大则道员,顾盼骄人,俨然自命为官长,此最顽固之甚者,而人之嗤之者众矣。然如此者,为数亦不甚多。非若今之学校,每年必铸造数千百人也。非直如是,今者新奇之说,流为格言,日驱人於顽而不返者,曰发展个性也,曰打倒偶像也。发展个性,则所趣止于声色货利,而礼义廉耻,一切可以不顾。打倒偶像者,凡一切有名无形者,皆以偶像视之。若国家,若政治,若法律,若道德,无往而非偶像者,亦无往而不可打倒者。洵若是,则于禽兽奚择焉。世以是乱,国以是危,而种族亦将以是而灭矣。今学校之弊,既至于此,而国家岁费钜亿,以育人才,卒造成特殊之盐商子弟。长此以往,宁堪设想。论者不自病其顽固,而反惧经学之致顽固乎?余以为救之之道,舍读经末由,盖即前者所举《论语》三事,已可陶镕百千万人。夫如是,则可以处社会,可以理国家,民族于以立,风气于以正,一切顽固之弊,不革而自祛,此余所以谓有千利而无一弊也。质之诸君,以为然耶否耶(《章太炎国学讲演录》第70-71页)?
    
    国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章太炎先生所言,犹如当今之社会画面。他认为,学校之毕业生,有“智识顽固”者,容易开导;有“情志顽固”者,难以预料。但如果像盐商子弟一样,看重钱财,顾盼骄人,甚者重视个性张扬,目空一切,打倒一切,轻则害己,重则乱世亡国。若要拯救此类危机,最好的办法是阅读儒家经典,重视经学,弘扬国学。
    哪么,为何在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国人要不断地呼唤国学呢?我们认为,原因有三: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二是国人怕“西学”进入中国,与国情不符,难以适应;三是当“西学”之文化进入中国以后,除部分“西方物质文明”外,其他西方文化在中国或变质,或异化,多数人“邯郸学步”,西学的精华没有学到,反而丢弃了国学的精华,导致国人之精神无所寄托,空虚异常,无所事事。
    所以,国人又不断想到国学的优点,诸如修身养性、诚信为人、孝敬父母、礼义廉耻之类,犹如百姓所言:“还是自己的好!”
    章太炎先生在“章氏国学讲习会”和上海、无锡等地所讲国学,基本是以经学、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为主;钱穆先生在《国学概论·弁言》说:“于每一时代学术思想主要潮流所在,略加阐发。其用意在使学者得识二千年来本国学术思想界流转变迁之大势,以培养其适应启新的机运之能力。时贤或主以经、史、子、集编论国学,如章氏《国学概论》讲演之例。亦难赅备,并与本书志趣不合。”《国学概论》分上下篇十章,分别是孔子与六经、先秦诸子、嬴秦之焚书坑儒、两汉经生经今古文之争、晚汉之新思潮、魏晋清谈、南北朝隋唐之经学注疏及佛典翻译、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最近期之学术思想。钱穆先生谈国学,重在阐述学术之嬗变及其思潮,与章太炎先生有同有异。但比较章太炎、钱穆先生对于国学主要内容的看法,基本不出古文献经、史、子、集之四部分类的范围。山大杜泽逊教授主编《国学茶座》,亦以经、史、子、集四类设立栏目,盖有以也。
    教育部近期表示,明年高校专业设置中,将首次增设“国学教育本科专业”,这是好事,实乃明智之举,值得肯定。
    国学本不是学科概念,在当今大学教育学科体系中,几乎没有国学的位置,如果招收了“国学教育本科专业”本科生,课程如何设置,毕业后发放什么文凭,就成了问题。面对现实,我们认为,不妨设置“国学”一级学科,下设经学、小学、文献学等三个二级学科。经学之下,可以设置《易》学、《尚书》学、《诗经》学、《三礼》学、《春秋》学、《四书》学等方向;小学下设置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向;文献学下设置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古籍修复与保护、琴棋书画研究等方向。
    
    国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经学的设置,无需再申说。
    当代大学中文系或文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有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八个二级学科;中国史一级学科下有历史文献学等二级学科;图书馆学下,也有文献学。文献学重复设置,很不恰当,大有合并重设之必要。至于“汉语言文字学”,仅仅以承担“古代汉语”等公共课程的教学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发展,不如单列在国学之下,以“小学”命名,渊源有自,名正言顺。文献学和小学是阅读经、史、子、集等古文献的基础性学科。
    琴棋书画,本文人之雅事,一但离开读书治学仅追求技艺,必然会走上邪路,影响它的正常发展。据山东大学徐超教授介绍,学校领导曾经想设置一个招收书法方向的博士点,去征求蒋维崧先生意见,蒋先生表示反对,并说:“沙孟海、陆维钊先生,他们本来不是搞艺术的,只是后来被请到艺术系去了,可见他们原先的国学基础是多么重要。”(徐超《崧高维岳》第13页,泰山出版社2011年)书画与国学关系,十分密切,相得益彰。
    至于中国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和宗教学,本是国学的重要内容,然因大学中已有中文系(或文学院)、历史系(或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系(哲学学院)等机构,并且四者都是一级学科,似乎没有打散重组的必要,否则,高校学科设置会乱套。当然,国学学科相关专业,必须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诗词学、历史地理学、典章制度、佛学等方面的课程,就像在文、史、哲相关专业必须开设文献学、古代汉语、经典专书导读等课程一样,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这样的想法,也是从我国大学学科设置的实际从发的,不是厚此薄彼,是实事求是。
    如果要搞好国学学科和国学教育,教育部在设置国学一级学科的同时,应该将主动权下放在高校,可以让符合条件的部分高校试点招生,积累一定经验后,再全面推广,切记一拥而上,粗制滥造。
    那么,哪些学校符合招收“国学教育本科专业”本科生呢?我们认为,应该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该校在文、史、哲等相关学科,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等方面有较强的学科梯队与科研优势;二是在古文献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小学方面有合理的学科队伍与研究优势;三是已经在相关学科招收过本科学生,诸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具有多年招收古文献专业本科生之经历,课程安排以儒家经典、文史名著和文献基础类课程为中心,有多年办学经验,应该鼓励优先招生;山东大学有尼山学堂,已经有一届本科生毕业,有一定教学经验,也是招收国学本科专业的最佳高校之一;四是已经成立国学院或国学研究所,且在传统儒家经典研究方面有重要成绩的高校,可以整合其它相关院系教师,试点招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学教育形式化和粗俗化,才能培养真正的国学传承与研究的人才。
    当然,有一点必须明确:大学国学教育必须以育人(即传道)为主,传授知识(即授业)为辅。知识传授的终极目标,也是育人。人人皆君子,社会方和谐!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