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猴年马月”就在眼前


    文/王兆贵
    话说唐僧师徒路经蛇盘山鹰愁涧,忽然间水声轰响,从中窜出一条小龙来,直奔唐僧而去。慌乱之际,行者赶忙把师父抱下马来,那条小龙趁势将白马吞下肚去。行者临涧叫阵,那条小龙按捺不住,升出水面,迎战两个回合,力不能支,就钻进草窠中没了踪影。原来,这条小龙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敖烈,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触犯了天条。观音菩萨面请玉帝将它赦免,贬在此地等候唐僧到来后做个脚力,孰料它却误吞了白马。观音菩萨驾祥云来到鹰愁涧上空,把那条小龙唤将出来,吹了一口仙气,喝声“变”,那条小龙就变作一匹能历千山万水的神马。
    
    “猴年马月”就在眼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西游记》中,如果说孙猴子出世那年是猴年,那么敖烈化身白龙马这月就是马月了,这与民间俗语“猴年马月”不谋而合。当然,这不过是戏说而已。可是,一部降妖伏魔的《西游记》,又何尝不是戏说呢?于是,本文便由此为楔子,聊一聊“猴年马月”的来龙去脉。
    在民间,人们通常把“猴年马月”视为遥遥无期的岁月。倘若按干支纪年法推算,“猴年马月”却是个具体可知的时间。不仅过去有,将来有,而且当下就有。待到羊尾巴敲响除夕的钟声,即公元2016年2月7日,就是猴年了;再到阴历五月,即公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因此,两个甲子年间隔60年。相对于新历(阳历、公历)而言,人们常说的旧历有多种说法,如夏历、农历、阴历、汉历等,尽管它们在具体推算上存在些微差别,但大致是以为月球运转和农时更替周期为参照,以干支纪年为轴心的。
    在民间,人们又把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对应起来,于是就有子肖鼠、丑肖牛、寅肖虎、卯肖兔、辰肖龙、巳肖蛇、午肖马、未肖羊、申肖猴、酉肖鸡、戌肖狗、亥肖猪之说。干支中凡有申字出现,就是猴年,十二年一个轮回。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地支相对应,则是十二个月一个轮回。就此算来,“猴年马月”就是丙申年甲午月,怎么会是遥遥无期呢?其实,这完全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讹传。
    据复旦大学中文系著名古汉语专家骆玉明推论,“猴年马月”一词当是天津方言“何年嘛月”的转音。从字面上看,“何年嘛月”的意思是“哪年哪月”。在天津土话中,“何年嘛月”的意思则是“不知要到哪年哪月”,是个没准儿的时间。
    “何年嘛月”变成“猴年马月”,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中称为“转音”,亦称“音转”。这里的“转音”,不是音乐演唱方式,而是汉语声韵因意义分划或方言差异,在书写上借用另外的字词。清代汉语学家钱大昕指出:“毛诗多转音”,“古人音随义转,故字或数音。”
    在天津方言中,有许多字词都由转音而来。例如,“嘎子”是“戒指”的转音,与“嘎小子”无关。周汝昌先生就此分析说,汉字的发音往往因为时间、空间的转换出现音转、音变、音讹等现象。“家”在南方许多地区读“ga”,在北方许多地区读“ge”,声母由“j”转为“g”。在烟台、威海、大连等地坊间,老太太出门见到邻居,开口就招呼:“恁逮儿饭了吗?”这里的“恁”是“您”的古音,常见于早期白话;“逮”(dai)则是“啖”(dan)的转音。
    话又说回头,既然“猴年马月”与“何年嘛月”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只是以讹传讹的转音而已。那么,历法中的“猴年马月”不就在眼前吗?
    原题:《“猴年马月”在眼前》,来源光明日报-光明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