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李克强五论国学智慧 读懂中国


    文/明伦书院
    众所周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复兴国学持有鲜明态度,抱有极大热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国家总理李克强对国学同样有着广泛的涉猎,以及很深的理解与体悟。
    在中南海,李克强曾与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以及其他一些重量级文史学者,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正是国学智慧。
    在这次讨论中,李克强发表了诸多精彩的谈话,对一些国学经典以及其中的主旨精华,阐发了自己的评论和理解。
    
    李克强发表谈话
    作为“中国CEO”,李克强对国学智慧的理解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因为其中所包含的,不仅有对传统中国的追思,也有对当下中国的指引。
    下面,我们就将这次谈话中李克强总理关于国学的重磅发言梳理出来:
    1、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厚德载物,海纳百川
    李克强:
    我们从孔子之后一直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中国文化是很丰富的!……包括《易经》里面说“厚德载物”,我们现在的解释是说,要用仁厚之心来待人接物。
    但其实你看《易经》里面的原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其实包含着一种“大同”思想。王弼在《易经集注》里面说,“地形不顺地势顺”,地上有山山水水,人间有三教九流,怎么对待?还是要对所有人尽可能地“厚德载物”。
    2、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李克强: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非常重视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在当今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更要深入研究、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是“道德经济”。……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积累,虽然其中也有糟粕、更遭受过破坏,但其主体和精华仍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
    3、“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李克强:
    (一本介绍中华传统美德“术语”的书,里面对仁、义、礼等字词一一解释,并配上了英文翻译)我看到里面有一个词,“天下”。英文翻译得还行,“all under heaven”(天之下),但下面的中文“训诂”,引用的是《诗经》里的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当时就想,这只是“天下”的一种解释,但不是全面的。中国人讲“天下”,《礼记》里面就讲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另一层含义。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引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相似之处,但内涵却演进了。《日知录》里面所讲的“天下”,其实是每个人的“天下”,所以“天下兴亡”,才会“匹夫有责”。
    从《诗经》到《日知录》,中华文化对于“天下”的理解是长期积累形成的。……顾颉刚提出了一个“古史层累说”,其实正面理解应当说,每代人都有积累、有发展、有丰富。……如果后人累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当代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那我们何乐而不接受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