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传习礼乐:清华礼乐文化班结课


    为期6天的第二届礼乐文化研习班15日晚在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圆满结课,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培训业、文化传播等行业的近80名学习修课期满并获得结业证书。本次研习会核心课时约36小时,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制,讲解、践习并重,并在开课期间,分别举行传统释菜礼、相揖礼。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彭林结合自己多年研究成果和在世界各地的访问经历,结合现当代的社会特点,为广大学员讲述中国传统礼乐的由来、发展演变过程,并就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提出了思考。
    

    
    仪山先生胸怀天下,职志复兴华夏礼乐。
    今日中国历经百年沧桑,文化变革,并古从新,近代以来,礼乐文化迭遭摧残,导致社会失范无序,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断层的危险。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大大提升,科技军事力量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受西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的影响,社会呈现多元价值观,很多年轻人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缺失,本末倒置,以丑为美,贪图享乐,因个人修养、德行问题导致家庭伦理、社会矛盾诸多等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对人民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安定造成影响和危害。而历史经验证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关系到民族的危亡、国运的衰退。
    自古以来,礼乐是中华文化之核心。儒家思想创始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不学礼,无以立 ”,近代国学大师钱穆提出,国人讲究礼乐性情,礼代表一种节制心,乐代表一种和顺心。而唯礼乐人生可以救世,在礼乐生活中的人,自具明诚之德,入礼乐人生,天下大同,社会详和。宋代大儒、礼学大师朱熹提出的礼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影响源远流长。几百年来,其编《童蒙须知》、《朱子之家格言》等礼学教育思想,在中日韩等亚洲国家被广泛采用。
    研习期间,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的礼学专家张德付、张凯作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张之锋老师等就人们日常礼仪,包括个人仪容(容礼)、家庭礼仪、尊师敬长、社交礼仪(宾主礼仪)、宴饮礼仪以及公共场合礼仪等内容分别为学员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讲解。为借鉴日本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研习班还特辟《明治时代礼仪教育》一课,邀请曾留学日本的博士后杨柳老师结合在日本的考察研究成果,向学员介绍了日本明治时代的礼仪教育,给我们国家当前儿童青少年德育教育的缺失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专家们渊博的礼学知识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令学员们受益匪浅。
    在15日下午的结课仪式上,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和老师向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向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彭林教授表示,为宏扬传承中华传统礼乐文化,该中心将在有关机构的支持下长期开展各种交流学习活动,为热爱传统礼乐文化的人士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礼乐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介绍,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与嘉礼堂素以复兴中华传统礼乐文化为职志,曾去年成功举办首届礼乐文化研习班,以后拟每年一届,普及中华礼仪,以期“重建礼乐文化生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