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汗血马曾是匈奴骑兵坐骑 汉武帝为其攻打大宛


    
    汗血马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日前,在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活动中,我国接受了土库曼斯坦赠送的汗血宝马。这也是中土建交以来,土方第三次将汗血马作为国礼赠送给中方。此马有“天马”美誉,一直深受世界各国喜爱。其千年传奇的故事至今依然流传不衰。
    汗血宝马目前在全世界只有约2000匹。此马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是经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马种之一。马头高颈细,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而德、俄、英等国名马大都有阿哈尔捷金马血统。而在中国文化中,汗血马的传奇无处不在,甚至被专家称之为“汗血马”情结。
    曾是匈奴骑兵
    重要坐骑
    当今世界上有三种纯种马:汗血马、阿拉伯马和英国马。汗血马是一种古老的世界名马,因其奔跑时脖颈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物质,鲜红似血,才有“汗血宝马”之称。
    中国对“汗血马”的最早记录是在2100年前的西汉。汉初白登之战时,汉高祖刘邦率30万大军被匈奴骑兵所困,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给汉高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当时,汗血宝马正是匈奴骑兵的重要坐骑。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先机与速度是分不开的。来去快速的战马,加上骑兵的勇武,匈奴就给人以凶猛的印象。这一形象既概况了汗血马的特征,也几乎定位了它的千年形象。但对汗血马的更多关注则要延后,这或许是当时对汗血马的认知程度有关。在欧洲的战场上,汗血马的身影也时常出现。
    有关马史专家认为,今天所说的汗血马,其实是现在还奔跑在土库曼斯坦的阿哈尔捷金马。资料记载,被称为“汗血宝马”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也是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一个马种,其祖先是生长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这种马在平地上跑1000米仅需要1分07秒,速度之快令人惊叹。阿哈尔捷金马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它的形象被绘制在国徽中央。
    汉武帝与汗血马
    汉朝是汗血马最重要的发现时期,也跟张骞通西域有关。史料记载,张骞通西域以后,回报说乌孙和大宛国有一种汗血宝马,是天马后裔。天马本来生活在高山之上,人类根本捉不到。当地人就把母马送过去与之交配,然后生下有天马血统的小马驹,外号天马子。这些天马子天生神骏,而且一跑起来浑身流的汗如血色一般。这种马很少见,因之也被视为最尊贵的马。
    汉武帝听说汗血宝马以后,派人攻打大宛。大宛王打不过,为了表示臣服,每年向中原进贡两匹汗血宝马。汉武帝把乌孙马称为西极马,把大宛马称为天马,并为此特意作了一首《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可见,对汗血马的爱得有多深。
    每年两匹汗血宝马,汉武帝当然不满足,还派人大量引进西域种马,改良中原马的品种。作家马伯庸说:“所以咱们现在看那时候的出土文物上,秦与西汉初年的马个头矮,四肢短,脖子粗,不是领导就是伙夫。”不过,从汉武帝开始,马的形象开始优美起来,高头曲颈,宽胸壮腹,四腿修长。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东汉墓出土了一批青铜马,其中最有名的一件叫“马踏飞燕”。这个铜马的形象,就是典型的大宛血统。
    文化形象上的汗血马
    爱读金庸武侠小说的朋友一定注意到,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汗血马出场时是匹顽皮的小红马,对此小说中有大段的描述,那种生动的形象,可谓绝唱,而诗人牛汉曾写过一首诗赞颂它:“世界上/只有汗血马/血管与汗腺相通/肩胛上并没有翅翼/四蹄也不会生风/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它只向前飞奔……”这一种形象,给汗血马以定调,颇得汗血马的神韵。
    在此之前,不少戏剧、绘画、小说中都有汗血马的形象描述。唐代,画家曹霸、韩幹的画作,诸多雕塑家的立马、奔马、跃马的形象,均有着汗血马的影子。唐宋诗人描写汗血马的诗句俯拾即是。杜甫写道:“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苏轼写道:“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明清诗人徐渭、孙枝蔚等也均有汗血马的诗作遗留下来。
    宋人所著的《乐书》中,汗血马是“有肉角数寸,或解人语言,及知音乐,其舞与鼓节相应。”这成了神话与现实参半的动物,也是对汗血马的理解一种。
    对汗血马的记录也时常见诸于其他国家。汗血马在中亚被视为“最美的动物”,其形象最早出现在土库曼斯坦及其邻近的阿塞拜疆的岩画中。近年的考古发现,其形象也经常出现在这些国家的生活器物中。文字的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有“历史之父”称誉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中。他就曾写道,斯基泰人认为,地上奔跑最快的马匹就是天上运行最快的星斗。
    此外,18世纪土库曼斯坦的伟大诗人马赫图姆库里在其诗作中多次提到这种马。他写道:“客人知盛情,战场识好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多豪爽,两侧的山崖倒飞如箭,似宝石般反光”。
    伊犁的天马
    今天素有“腾昆仑,历西极”之美誉的伊犁,是天马的故乡。通过对马史的研究或许我们能发现伊犁马被称为天马也有着复杂的背景。
    伊犁马外貌俊秀,体格魁伟,抗病力强,是我国培育的优良马种之一。新疆有首民歌中就唱道:“骑马要骑伊犁马”。伊犁马外表清秀灵活,眼大眸明、头颈高昂、耳小而灵敏、四肢强健有力,步履稳健,并且全身披着闪光的枣骝色细毛。可以想象,人骑在这种高头大马上,真是神气十足。
    伊犁马不仅有招人喜爱的外表,而且有跑得飞快、拉的货物多的特点。据测定,伊犁马跑800米,只用1分15秒2。这种速度可与汗血马并驾齐驱。
    除此之外,伊犁的伊宁马鞍也随着“天马”名闻遐迩,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个工艺组成,是一件精美绝伦工艺品。但伊犁的天马很显然与我们时常所说的汗血马有差异的。
    消失了的宝马
    汗血马从汉朝进入我国一直到元朝,曾兴盛上千年。如到唐朝,西域各国进贡,贡品中必有汗血马。到明朝,帖木儿帝国遣使来北京,一次就进献200匹。为什么后来消失无踪,为此还引起过不少争论。
    从马史专家的研究看,最初,引进的汗血马数量相当大,雌雄比例也比较适中,进行繁殖是可行的。可在对马种改良的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地方马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任何引入马种,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
    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在马种的演变过程中,“汗血马”因自身的缺点而造成后人的弃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汗血马虽然速度较快,但是它体形纤细,相对来说负重能力不强,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士兵骑马作战,身批甲胄、手提兵器,总重相当大,更愿意选择粗壮的马匹。此外,由于马具的原因,汗血马不能驾辕,而粗壮的蒙古马则无此劣势,最后几乎所有从中亚、西亚引入的种马都归于消亡。
    汗血马在中国的消失,说白了,既有马种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现实困境的因素。之所以我们今天依然对此津津乐道,就在于它在历史上曾经发挥的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