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西巡或为寻找玉石矿源 开通东西交流大道
http://www.newdu.com 2025/01/25 12:01:42 深圳新闻网-深圳晚报 冯玉雷 参加讨论
冯玉雷 文/图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近年来,叶舒宪等教授又提出“玉帛之路”。玉石和丝帛代表了中西大通道的物质交流史和文化交流精神。我们无法考证欧亚大陆上发生过多少“化干戈为玉帛”的事件,唯一可肯定的是,在和平、沟通、合作、互利原则下,各部落、族群、国家之间才可能交流互动,并且绵延不绝。 乌鞘岭上的汉长城 2014年7月,“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的成功举办,首次让“玉帛之路”这个文化概念闪亮登场,引人瞩目。 一 玉石与丝绸(帛)的互动 美玉和束帛是古代祭祀、会盟、朝聘等所用的珍贵礼品。《左传·哀公七年》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是史书最早提到玉帛概念。巧合的是,作为夏朝的缔造者,禹以其审美理念主宰了“诸侯”对所执之物的选择。 长期以来,史学界将中华文明时代从夏朝开始算起。但由于缺乏文献资料,对夏朝认识处于模糊状态。近年来,随着大量史前考古实物——尤其是齐家文化玉器的出土,夏朝的姿影才逐渐清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齐家文化崇玉的风气就是对“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的最好注解和呼应。齐家人除了大量磨制石斧、石刀、石镰、石锛和骨铲等,还选用硬度较高的玉料来制作玉铲、玉锛、玉钺、玉凿等小巧精致、刃口锋利的工具。实践中发明的切割、钻孔、磨光等技术广泛应用,日益精湛。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专门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及祖先的琮、璧、璜、环、钺等玉礼器产生,并独立存在。出土文物证实,玉礼器之前,是石礼器。齐家人并没有将石头同玉分裂开,“石之精华者为玉”,他们在制作礼器过程中发现了“玉”这种坚硬而纯粹的石头,并寻觅到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等山系的玉石,最终采摘到玉石中的精华——和田玉。 通往天梯山石窟的险路 玉石作为大自然孕育的一种特殊物质,一旦被古代先民寄托某种期待和理想,就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它具备了品格、神性和思想。玉器远离实用功能,成为形而上的精神符号。在周而复始、不断丰富的仪式中,先民的审美、道德、哲学、伦理等理念逐渐趋同,最终成为古老华夏文明中的文化因子,并深深地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正义峡中 如果说美玉被当作人神之间的媒介,丝帛则是世俗生活中财富与权利的象征。后来,丝帛也延伸了其它意义,在成语、俗词中经常能见到。例如皂丝麻线、蛛丝才巧、朱丝练弦、著于竹帛、朱丝萦社、游丝飞絮、游丝、雨丝风片、铢积丝累、蛛丝马迹等等,直到现代的钢丝、铁丝、粉丝之类。丝帛不但为中国使用,还传到西域、中亚、欧洲,成为中西大通道上物质交流中最重要的物品之一,用丝帛作为众多媒介物的代表,也无可厚非。 玉石和丝帛大概代表了中西大通道的物质交流史和文化交流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百姓儒学”不能止步于“掉书袋”
- 下一篇:十一长假最值得去十大儒学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