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古器物专家:看着古代金银首饰 想着《金瓶梅》(3)


    看着古代金银首饰,想着《金瓶梅》
    新京报:看着这些古代的金银首饰会有些什么感性的感觉吗?
    扬之水:我看着这些,脑子里想的还是《金瓶梅》,对首饰本身并没有说像明代小说里常说的看见“黄白之物”眼睛出火,没有,还是跟我这个想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的愿望有关系。就是它们到底是什么名称?它说的名称跟什么实物能对应?想的还是这些,还是从“物”到“文”。我喜欢中国古典文学叙事中一种用“物”来叙事的传统,你看《诗经》里的《秦风·小戎》,“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写妻子怀念出征的丈夫驾着车的情景,全是车上的器物的名称,读起来铿锵有力。后面写“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是带花纹的茵褥,“畅毂”就是伸出来很长的车毂,全是车上的构件。组成这首诗的多半是名词,而名词兼了动词,兼了形容词,然后以气、以韵,构成一对一对打不散的句式,笔墨便俭省到无一字可增减。这个叙事传统没有断过,《金瓶梅词话》也是它的延续。
    新京报:由当初的小史到现在的三卷本,写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多时间就写出来了?
    
    金摺丝楼阁耳环 南京徐达家族墓地出土。
    扬之水:其实搜集材料最费时间,你可能搜集五年时间材料,有半年、一年就写完了。写的时候最费劲的就是文字,老觉得文字不好,这就不是材料的关系了,怎么把材料组织好,让文字好看,写的时候最费劲的是这个,就是因为你都是胸有成竹了你才会下笔去写,那时候就想把文字组织得好一点。
    新京报:是对文体有特别的要求吗?
    扬之水:也不是,我从小就特喜欢作文课,也一直对文字有追求,希望文字是特别好的,可是到现在也没达到自己的理想,老觉得不好,有时候写着写着自己就生厌:怎么写得这么不好!可能是因为有这种追求吧,希望文字能够有风格,而且不俗,又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淡而有味,想追求这种境界,但是到现在也没追求到。
    未竟心愿是编写《名物大辞典》
    新京报:你能不能谈谈你对考据的看法?
    扬之水:其实就是图像、实物、文献三者合一,出版《古诗文名物新证》的时候,我的同事王筱芸给写的序,她就说我这个方法叫“三证归一”,她给总结出来了。在图像、实物、文献三者对应的基础上,为器物定名,你再说它不对,就不太好说了呗,除非三者中的某个证据有问题。
    新京报:你前面讲座时候也提到,研究中问题是不断会出现的,现在比较困扰你的是些什么样的问题?
    扬之水:好几年前,广西师大出版社就约我写一本《中国名物辞典》,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做,但是我觉得我这辈子做不了,因为中间空白太多。我在社科院文学所退休之前,文学所给我办了一个讲座,我的题目就是“言之有物”,就是讲的古诗文中的名物,我考证它们,就是因为以往和当今的诗词注本,因为不了解这个“物”到底是什么,就注错了。那次讲座我说,我要退休了,但是我一个没完成的心愿就是编一个《名物大辞典》,把这些没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辞典的话就要包罗万象,你都得考证清楚了你才能编,很多还没考证清楚呢,你没法编,所以现在最想做的是这件事,但是又知道肯定我这辈子做不完。
    新京报:那还会把它当成计划来做吗?
    扬之水:它编不完你说怎么办呢,我可能从局部做,比如说如果能做一个《金瓶梅名物辞典》。其实1990年出版过一部《金瓶梅鉴赏辞典》,里头有一部分涉及名物,虽然做得比较简单,可是已经打下基础了,但是那时候也不配图,限于体例,也没有详细考证,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金瓶梅名物辞典》可能还行,但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也都不一定能完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