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向世界展示独特的东方美学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3:11:28 国学网 王永恩 参加讨论
戏曲是中国的本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中国戏曲与西方表演艺术的差异很大,有着独特的个性。它如何走出国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以至于成为世界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展现中国人精神面貌的窗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展现中国人的精神内涵 中国戏曲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剧目,哪些适合海外演出呢?面对文化差异,我们最担心的是观众看不懂,于是大都倾向于选择那些情节简单、不用太多语言交流的剧目。于是,倚重动作的武戏、猴戏,篇幅短小的折子戏便成了首选,《三岔口》《拾玉镯》《闹天宫》《天女散花》等是最常选的剧目。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日渐浓厚,中国戏曲需要用最有代表性的剧目来体现魅力,展示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经典剧目的演出是戏曲海外演出的首选。2015年,中国京剧演员张火丁在美国演出了全本的《锁麟囊》和《白蛇传》,这两出戏的内容都比较复杂,尤其是《锁麟囊》,没什么武戏,以唱为主。它们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很能说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推向海外时,始终坚持“正宗、正统、正派”的原则,不过度迎合观众,因为这样的经典才是厚重、有价值的。 国家京剧院的《杨门女将》《霸王别姬》、北京京剧院的《杨门女将》《白蛇传》《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苏州昆剧院的《长生殿》、江苏昆剧院的《1699·桃花扇》、北方昆曲剧院的《烂柯山》《窦娥冤》等均以全本戏的形式在海外演出,从容讲述着一个个中国故事,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展示在舞台上,并不担心观众能不能看懂,这表现出了一种文化自信:坚信人类的价值判断是相通的,而事实上,这些演出也确实得到了海外观众的欢迎与认可。 也有新创的剧目在海外演出取得不俗战绩的。四川省川剧院的新编大戏《火焰山》在法、美、瑞士、韩国等地进行商演,观众观看踊跃,票房可观。之后,川剧院与瑞士、法国和卢森堡合作,为欧洲观众量身打造川剧《镜花缘》,此剧在瑞、卢、法三国演出五十余场,很受观众欢迎。这两部作品均改编自中国的古典神话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曲折的人物命运紧紧吸引了观众。北方昆曲剧院新编的大型昆曲《贵妃东渡》在日本演出,杨贵妃的故事在日本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剧在日本大受欢迎。莆仙戏《海神妈祖》讲述了北宋初年莆田湄洲女子林默娘由凡人成长为海神的故事,展示了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此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巡演,获得成功。 从这些剧目来看,不难发现其中共性。一是能够激发观众的共鸣,《牡丹亭》对“情”的张扬,杜丽娘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执着,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尽管《牡丹亭》的情节离奇,但观众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1699·桃花扇》表达的历史沧桑感、《长生殿》中对爱情的反思、《烂柯山》对命运无常的感喟、《贵妃醉酒》流露出来的孤寂感,这些情感是人人都曾有过的人生体悟,拉近了观众与戏曲的距离。这也说明,不同文化艺术传统的人同样能够深刻体会戏曲传达出来的精神;二是要充分考虑受众,建构差异性的传播策略。海外观众的情况复杂,在剧目选择上要根据受众的不同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四川省川剧院《火焰山》和《镜花缘》的演出与国外合作,剧目从立项开始就很有针对性。《贵妃东渡》在剧中不仅有主人公在日本活动的情节,还设计了有日本风味的舞蹈,使日本观众易于接受。 2.体现中国独特的美学韵味 戏曲是表演的艺术。中国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方式,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剧中人物按行当划分,每个行当的表演各不相同。中国戏曲与西方的舞台表演理念迥异,中国戏曲遵循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原则,讲究神韵,带有鲜明的东方美学特点。这种差异带给海外观众陌生感,是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前提。 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他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向海外观众呈现出了戏曲最光彩夺目的一面。自此,梅兰芳成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符号化人物,以梅兰芳名字命名的演剧体系,可与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表演大师命名的演剧体系比肩。由此可以看出,在对外演出中,表演所占的分量是很重的。 戏曲作品要靠演员的表演来呈现,演员的一颦一笑,一歌一舞,成了戏曲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方式。中国戏曲表演的手段是丰富多样的,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选择的剧目多为动作性强的折子戏,许多表演形式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随着全本戏演出的增加,演员的表演能得到更为全面的展现。 中国戏曲表演流派很多,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突出的风格,如程派的唱腔有独到的发音方式,形成了低回、幽咽的风格,善于塑造悲剧人物,程派传人张火丁的表演细腻,嗓音富有韵味。她在美国的演出和在中国的演出一样,有大段的唱段,原汁原味地把程派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戏一格,每部戏所呈现出来的表演特色是不同的,演员在塑造角色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如《烂柯山》的表演以做功见长,《邯郸记》中计镇华的表演潇洒自如,有出尘之感;梅葆玖的《贵妃醉酒》依然保持了梅派的大家风范。 戏曲表演是综合艺术,将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在海外的演出中过分强调戏曲中的技艺是一种本末倒置,但是技艺如能和剧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技艺便成了点睛之笔。在川剧《火焰山》里把川剧的诸多绝技合理地融合在表演中,如孙悟空借扇时的“变脸”、火焰山爆发时的“喷火”等,都运用得恰如其分,为作品增色不少。 3.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传统的戏曲舞台是简约的,“一桌二椅”是常见的布置,这简单的道具可以变幻为世间万物,观众通过演员的表演来想象出不同的场景。久而久之,戏曲舞台形成了写意的风格,不追求环境的真实,而追求意境的空灵。 当今的戏曲舞台离不开舞台美术,与剧目风格相适应的舞台美术能更好地烘托作品。在海外演出的戏曲剧目中,舞台美术有一个较为趋同的追求,即舞美要保留中国舞台惯有的写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现代手段来提升舞台效果。昆曲《邯郸记》中的舞台只有一桌二椅,当卢生进入梦境时,舞台用干冰营造出一个缥缈的梦中世界;昆曲《浮生六记》的舞台恰似一幅江南风物图,素淡而雅致,尽显中国美学的诗意本色。 著名音乐家谭盾与“昆曲王子”张军联袂打造的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牡丹亭》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著名的中式园林阿斯特庭院连演六场。在剧中,那隔水相送的笛声,古琴伴奏下的吟唱,花鸟虫草的低鸣,无不赏心悦目。创作者的目的是要实现传统戏剧的现代视觉展现,营造一个自然天籁的意境。在美轮美奂的中式庭院欣赏美妙的昆曲,无疑是极大的精神享受。舞台美术为戏曲讲述中国故事构造了一个适宜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中国文化之美被放大了。 中国戏曲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我们要让经典作品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由此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内容上不断创新,用戏曲讲好当下的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更好地展示今天中国人的情怀与理想。 (作者:王永恩,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