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学者云集黔中,为三大文书系统研究铸魂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26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 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由贵州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携手复旦大学历史系、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承办的“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在贵阳孔学堂成功举办。 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安顺学院、凯里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科院、陕西省社科院、贵州省社科院、广东省委党校、贵州省委党校等70余家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及《人文杂志》、《中州学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孔学堂》、《史学集刊》、《宏德学刊》等学术期刊专家学者齐聚贵阳,出席会议,共襄盛会,全方位展开对中国三大重要文书——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在新时代的探讨与交流。 会议收到省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杂志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高质论文81篇;有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及敦煌学研究专家、徽学研究专家和清水江学研究专家出席;未能出席会议的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复旦大学王振忠教授,南开大学卞利教授,厦门大学杨国桢教授、郑振满教授、陈支平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栾成显研究员等均来信、函、电,致贺会议圆满成功;有10位知名专家作了主旨发言,有50余位青年学者就相关性问题在分组讨论中进行多题材、多视域的研讨。会议因疫情防控未能邀请海外学者,但一直在复旦大学留学的韩国李承洙先生莅临会议,使会议更加具有国际性和开放性!百余位专家学者和参会人员云集贵阳,相聚花溪,共襄盛会,为学术会议举办和学术研讨,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能。 群贤毕至,盛大开幕:充分肯定三大文书的研究价值 16日上午的开幕式由贵州省核心专家、黔灵学者、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杨军昌教授主持。开幕式上,贵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祥盛教授回顾了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历程,阐述了三大文书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表达了贵州大学愿携手学界同道实现敦煌、徽州、清水江及其他各地多类型文书整理与研究良性互动与繁荣局面的殷切愿望;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索晓霞研究员认为三大文书是中华文化宝库重要的遗产资源,对研究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博明妹研究员受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教授委托代表举办方之一进行致辞,表达了学界同道应充分挖掘敦煌、徽州、清水江三大文书在知识谱系上的相关性和衔接性的学术期望;教育部长江学者、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认为敦煌文献与清水江文献都属于历史文献学的研究范畴,有诸多共同特点,学界应加强沟通交流,并认为清水江文献的研究前景很是美好;贵州省委宣传部社科办主任钟西辉同志指出,本次学术活动搭建起了区域间民间文书沟通交流的桥梁,是知识迁移与文化互惠的重要平台,并鼓励贵州大学与贵阳孔学堂深化推进交流合作,争取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开幕式后的主旨发言环节由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肖立斌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历史学家陈祖武研究员虽已古稀之年仍亲临现场作了题为《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一点体会》的主旨发言,肯定了此次学术研讨会的意义与价值,鼓励学界应该多开拓文书研究的领域、深度挖掘文书背后的资源与信息,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社会科学家、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朱荫贵教授作《从经济史视角看清水江流域的木材贸易》的主题发言,用具体的实证材料充分阐释了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及其关联的社会经问题的研究价值;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徐道彬研究员带来《明清徽州社会的礼仪生态》的主题分享,深度诠释了徽州文书背后蕴含的精神世界与乡土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杨宝玉研究员的《写本群意识与敦煌文书整理琐议——以张球及其作品研究为例》,全面分析了“写本群”的概念与内涵,以个案研究阐释了文书生成的跨区域性复杂关联性因素,对文书研究领域的开拓具有借鉴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徐晓光教授作关于《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清水江流域民族文化共享研究》的主题分享,从清水江文书中挖掘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因素,认为民间文书研究有助于推进民族团结与交流。 开幕式上的5位专家主旨发言,论见高屋建瓴、思想振聋发聩,不仅传递了新的问题意识,而且阐述了新的研究方法。 热烈讨论,思想碰撞:纵论三大文书的新时代研究成果 16日下午,学术研讨分为四组进行,且每组分为上下两场,每组成员20~25人左右,主要围绕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三大主题展开。关于清水江流域方面的问题研究,除多关注传统文书经济性层面的研究外,还涉及清水江学的理论向度研究,以及文书中的文字释名,清水江流域的移民问题、宗教信仰、文化生活、农业生产、生态保护、民族文化、法律问题及个案研究等,充分展现了清水江学研究的综合性与多样性;徽州文书的研究内容包含徽州文书的抢救与整理、徽州社会生活、徽帮等方面;有关敦煌文书的研究主要包括敦煌文书整理与研究述评、经济贸易、佛教寒食节、关塞设置等诸多问题。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历史文献研究,诸如简牍释意研究、藏族宗教文献研究、孔府档案研究、习俗研究、东南畲族契约文书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亦受到了此次会议的高度关注。研讨主题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除涉及贵州、甘肃与安徽外,还涉及了云南、福建、湖南、西藏、山东等地区,体现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样态与互联互动,进一步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特征。 就讨论范围而言,研讨主题的时间跨度较广,从秦至当代都有所涉及,主要包括秦汉、唐、五胡十六国、宋元明清、晚清、民国、当代等时间场域,虽以明清时期的民间文书相关研究为主,但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纵深发展。其中,秦汉时期的论题以简牍文书研究为主,唐宋元时期的论题多以区域文化研究为主,现代的论题多是关于近百年来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在研讨形式上,每组按照研讨的程序进行和推进,主要由作者充分阐述、主持人适当点评、成员广泛讨论环节组成,研讨交流场面热烈,既有观点阐述,也有思想交锋,切磋氛围浓厚。 学术总结,开阔远景:开掘三大文书广泛的研究空间 17日上午的闭幕主旨报告环节由贵州省史学会会长、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杨斌教授主持。重庆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禹阶教授作题为《清水江文书的社会文化属性》的主旨报告,强调要通过文书认识清水江流域的社会结构与精神面貌,并从中提出清水江研究的理论化成果;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屈直敏教授作了题为《近20年来敦煌写本类书的研究回顾》的主旨报告,充分肯定了敦煌写本类书的研究价值,并认为该领域还有广泛的开掘空间;凯里学院副院长李斌教授作了题为《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民间移民的生存策略》的主旨分享,就清水江领域的移民如何融入当地集体并与当地百姓和谐共处作了深度的原因探析;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晋文教授作了题为《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的年代问题》以史料论述了相关问题,并告诫青年学者需秉持踏实朴素、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创会会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荣誉院长张新民教授作了题为《“诸子均分”财产继承制与乡村经济社会生活变迁(1872-1937)——以清水江流域陈氏家藏四代分关文书为中心》的主旨报告,认为清水江文书不仅仅是一份份纸质材料,其背后蕴藏着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乡民生活世界,探索其价值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闭幕式由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学院副院长黄诚教授主持。 首先,研讨会分组讨论的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在会上进行了小组研讨总结并提炼小组讨论成果,反映了在交流研讨会上不仅有长者语重轻长的学术思想教诲,还有中青年学者广泛的参与和积极的回应,不仅是思想与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更具有学术思想与文化价值。 其次,贵州省核心专家、黔灵学者、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院长杨军昌教授对本次学术研讨活动作学术总结,充分肯定了此次学术研讨活动的价值与意义:一是研讨有利于在中华文献大的框架下开拓以文书为主要对象的文献学、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的新视野;二是突出了将文书的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有助于推进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和共同发展繁荣;三是在多学科交叉视域有突破,诸如从经济贸易的角度、“写本群”的角度、从“交往、交流”的角度、文字视角、物种、考据学、生活生产的角度等,使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四是对清水江学内容的界定、研究的范畴、研究意义、建构的理论基础、建构的条件及其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他认为这次活动是“推进中国文书研究‘三驾马车’面世的重要契机,对清水江学以及整个文书学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同时他提出在下一步的研究上要尽可能打破学科的界限,破除学科的壁垒,融入多学科的研究之中,以推动文书研究的新进程,拓展文书研究的新领域。 最后,闭幕式主持人黄诚教授进一步进行小结强调:两天的研讨,有60余位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交流发言,全方位、多视角地深化与推进了以文书为重要史料的历史研究、思想研究、文化研究等诸多人文与社会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和创建新的研究范式、新的研究范围、新的研究命题和新的研究系统,拓展了文书研究的新时代、新论域和新境界;两天的研讨,不仅见证了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三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文书类型在思想内涵、文化谱系与社会结构上的多样性、关联性、差异性、流动性与互动性特征,尤其是多维度的、跨区域的、多元化的文书研究,而且全面、立体地展示了中国社会与民众文化生活世界的全幅图景和多态性历史面相,彰显了文书具有的时代性特质和地域性特色,以及多类型文书载体所蕴藏的中国文化真精神。 此次“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活动举办,是贵州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助力中国文化建设的体现;会议的成功和圆满举办,第一次实现了全国三大代表性文书系统的同台对话交流与相互认同并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同时对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社会生活资源,促使中华文化展现出民族特色、精神魅力和时代风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文/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黄书)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传承之光: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贵探索
- 下一篇:中国考古学百年历程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