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理论 >

小字典发挥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编纂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一系列语文辞书,既是语言文字事业成就的一部分,同时又为这些成就的取得,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中国编纂出版的语文辞书中,普及型的小字典《新华字典》具有代表性。
    我国语文辞书编纂有悠久历史,如汉代《说文解字》、明清《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近代《中华大字典》等。这些都是前人编纂的研究型、大部头皇皇巨著,除了《说文解字》,其他几部收字三四万甚至近5万,对寻常百姓来说,既不实用,经济负担也太重,根本无法普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存在字典编纂历史长、数量多,而普通百姓识字率低、文化水平低的矛盾现象,文盲率在85﹪以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和广大群众都迫切需要一部收字数量适中、释义准确规范、简明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携带又照顾到广大群众消费水平的普及型字典。1953年12月,在叶圣陶先生领导下,由魏建功先生主持编写的“小字典”——《新华字典》正式出版。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完全以白话文释义、举例的字典,第一部采用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为普及义务教育、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服务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小型汉语字典。在我国现代辞书编纂、教育普及、文化建设和对外交流传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小字典,大作用”。
    《新华字典》以中小学师生和中等文化程度的广大群众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兼顾各方面读者的基本查阅需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高级知识分子到初学识字的儿童,各界群众都借助《新华字典》识字、学文化。有人一字一句地背,有人从头到尾地抄写,有人随时随地把它带在身上。很多读者对《新华字典》倒背如流、烂熟于心。《新华字典》作为无声的老师,惠及了几代人,也深深融入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之中。
    几十年来,《新华字典》畅销不衰,目前已经发行6亿多册。
    近70年过去了,很多人使用的第一本汉语字典还是《新华字典》。《新华字典》也一直秉承1953年版凡例的理念——“本字典编写的目的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语文的词汇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且知道词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用法,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运用”。
    语文辞书既是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体现者,也是规范标准的宣传者、引领者和促进者。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主管部门一直积极组织研制相关规范标准。早期的《新华字典》因重视读音、字形和词语规范,曾为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异体字整理,为汉字的部首、笔顺、字序等规范的制定作出过贡献。后来通过不断修订,《新华字典》及时跟进国家颁布的各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率先垂范,给读者以正确引导。
    《新华字典》第12版是最新修订版,也是进入新时代的第一次修订。修订工作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服务国民教育,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借助字词语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以收词、举例等方式收录了“初心、点赞、工匠精神、反腐倡廉、薪火相传”等;增补反映新时代、新形势的例句,如“奔bèn”下增补“党带领我们奔小康”,“路”下增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华字典》的修订是大事,修订和出版部门都非常重视。近几年的几次修订,在修订工作正式开始前,都要成立由高校、科研单位、中小学、出版部门等专家同行组成的顾问组,并就修订方案、原则,修订内容板块等充分征求意见、研究讨论。修订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会向有关专家请教,相关专项的修订初稿等都要提交专家审核把关。另外,《新华字典》每一个新版的出版,都要经过国家相关质检部门的严格审查,同时也要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
    作为“无声的老师”,《新华字典》走进了千家万户,伴随和惠及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良师益友。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外国来访的政要。可谓“小字典撑起了大门面”。
    除了汉语版,《新华字典》还推出多种少数民族文字版,是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工具,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新华字典》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被很多国家和地区引进,也被翻译成多种外语版,成为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工具。
    《新华字典》见证和记录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新华字典》虽是一部小字典,但曾经支撑了国家辞书的大门面,在我们国家文化建设、国际交往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过大作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小字典”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地继续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挥“大作用”。
    (作者:王 楠,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编辑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