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理论 >

文化小镇——彰显文化特色 激发文化活力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核心阅读
    人文氛围浓厚、生态风景秀丽的文化小镇,为人民群众提供着多样文化体验,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中满足着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特色小镇是现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新型发展空间。近年来,各地涌现了一批主打文化特色的文化小镇。它们依托当地文化发展特色产业,不仅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为文旅融合和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以产业发展为动力,推动文化资源转化
    文化小镇的兴起,是一个提炼当地独特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优质文化资产的过程。中华大地人杰地灵,文脉悠长,拥有大量艺术瑰宝、非遗技艺和文化遗迹。这些宝贵文化资源具有潜在的产业价值,但大多是自发、散落的。这就需要开发者根据市场需求,使之形成高集中度、高辨识度、高价值的文化资产;再以此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之结合,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产业发展是文化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浙江东阳木雕小镇在传承文化基因、打造文化资产、建设产业集聚区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东阳木雕可以溯源至唐朝,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类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阳木雕小镇集聚多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梯队,突破性地将透雕、圆雕、浅浮雕等技法融汇在同一画面中,开创了镂空浮雕、透空雕等新技艺,把东阳木雕艺术推向新高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北京APEC会议、2016年G20杭州峰会、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要国际场合,人们都能看到东阳木雕的身影。在世界手工艺大会上,一件件承载着千年历史底蕴的东阳木雕让世界领略到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魅力,东阳也被授予了“世界木雕之都”的称号。
    “化干戈为玉帛”的广阔胸襟、“润泽以温”的君子风范、“宁为玉碎”的高尚气节……玉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不琢,不成器”,人工雕琢能够赋予玉石新的魅力和价值。从50多年前开始,广东佛山南海区平洲在承接广交会玉器加工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玉雕人才,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翡翠原料交易市场,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玉器文化产业中心。平洲还以玉文化为主题进行街区设计改造,通过标志性雕塑、建筑、墙绘等营造文化氛围,将文化、产业和旅游融为一体,综合提升文旅体验,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玉文化擦亮招牌,更成为文化引领地区发展的“生花妙笔”。一块朴实无华的璞玉在不断切磋琢磨中,终成一件精美艺术品,这离不开玉器匠人的巧手与巧思。平洲通过产业发展放大玉文化社会效益,诠释着新产业环境中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光大。文化小镇立足特色文化和传统工艺,不断培育充满生机的文化生态。
    以创新为支撑,实现特色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小镇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空间有限,这就需要它突出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持续加强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挖掘。这不单单是展现地域优秀文化的魅力,更要在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利用中赋予其时代内涵;不单单是将特色文化发展为主导产业,更要不断加强产品迭代、功能延伸,增强特色文化的市场竞争力。文化创新因而成为小镇发展的必经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小空间大辐射,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被称为“中国风筝之都”的山东潍坊,制作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近年来,潍坊深入挖掘风筝文化,以潍坊风筝节为引领品牌,开发新的创意内容和形态,推动风筝产品更新换代。北京冬奥、中国航天等当代主题被引入造型设计之中,大量绿色低碳材料和环保工艺的运用也带来生产制作的升级,使得风筝的技术含量和艺术品位都在提升,并逐步走向创意引领、品质精美的高端市场。“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小小一只风筝增强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大良寻味顺德小镇的建设,也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力量。佛山顺德区作为粤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食在广州,厨在凤城(顺德)”的美誉,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的称号。顺德创建的大良寻味顺德小镇,不仅集合优势要素对传统粤菜文化的菜品、标识、节庆等进行持续创新,而且在面积仅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独具特色的美食文旅,每年举办各类活动500余场,吸引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无论是升级民间工艺的制作和审美,还是挖掘美食背后的生活美学,文化小镇在将特色文化融入时代潮流、融入现代市场的过程中,也激发了文化的活力与潜能。
    提供多样文化体验,满足多元文化需求
    方兴未艾的文创产品热、博物馆热、文化遗产热、乡村旅游热,为文化小镇建设提供了发展契机。通过塑造品牌、数字赋能、推动文商旅融合等方式,文化小镇吸引更多游客驻足流连。人文氛围浓厚、生态风景秀丽的文化小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样文化体验,在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中满足着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
    江南水乡浙江乌镇位于上海、江苏、浙江的交界处,处在长三角中心位置,当地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乌镇戏剧节准确把握这一区位优势,立足千年古镇,突出文旅融合,打造极具特色的水乡艺术节形态。剧院的建筑设计既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格局,又注重水乡地貌与现代戏剧美学的融合;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既凸显传统文化气息和江南风韵,又契合看戏观剧、文创时尚的现代生活方式。乌镇戏剧节创办以来,平均每届剧场内演出70多场,剧场外演出1200多场,吸引入场观众超过3.5万人次。
    深圳市甘坑社区凉帽村是一个以古老民间工艺命名的村落。史籍记载甘坑人制作凉帽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凉帽村由此得名。近年来,甘坑客家小镇聚合了附近的甘坑村、凉帽村,突出文化引领、创意提升和数字化升级主线,着力挖掘凉帽文化。小镇创办的“小凉帽国际绘本大赛”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的绘本创作者参与,至今已举办多届;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故事和数字创意拍摄的系列动画片,受到观众喜爱,其中VR(虚拟现实)电影《小凉帽之白鹭归来》获得国际知名奖项。同时,小镇还开发了VR体验馆、文创产品、家居用品等300多种主题衍生产品。人们在此徜徉于绿水青山间,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工艺,欣赏创意设计和文化创造的现代成果。这些多元体验显著提升了文化小镇的魅力和吸引力,也为地方文化的衍生转化开辟了途径。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文化小镇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成为焕新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推动文化小镇在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