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资源 >

传统书院师生是一种怎样关系?这十二个字告诉你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师生间情感淡薄、关系疏远的现象十分严重,甚至出现了反向“游离”。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适应时代、服务社会的一流人才的脱颖而出。
    
    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枝奇葩的书院,开创了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历史上为培养人才、创新学术、积累文化、教化民众、传播儒学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术文化的创新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书院不仅在讲学自由、学术开放、因材施教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其融洽和谐、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毛泽东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将书院“师生的感情甚笃”视为其三大优点之一,认为书院的优点首推良好的师生关系。继承、汲取中国古代书院师生关系中以道相交、以爱相济、教学相长等积极因素,对于改善当前高校中师生关系淡漠的现象,促进人才的培养,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道相交 
    “道”,即儒家道德理想的追求,是书院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和维系的手段。
    书院创办者或主持者,均以“传道”、“明道”为目标。北宋泰山先生孙复创办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是为了“以其道授弟子”。南宋著名理学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张栻主持岳麓书院期间,明确提出“传道以济斯民”的办学宗旨,旗帜鲜明地反对书院成为科考的附庸。朱熹手定《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教育应该以“明理修身、推己及人”为宗旨,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
    书院创办者或主持者以“道”相期,而书院生徒也表明了自己求道的志向。由此,书院成为师生追求共同理想的阵地。为了实现共同的信仰,他们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孜孜不倦于追求和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即使是身陷危境,也不会背师叛道。
    书院师生为了共同的志向——求“道”而聚合在一起,并由此形成师生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对当今高校师生关系的建立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目标,也是高校办学宗旨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教师、学生均能以“立德树人”相期许,教师不仅自身“道德高厚,明体达用”,且能于“授业、解惑”之时“传道”,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也能加强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则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就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以爱相济 
    “爱”是古代书院师生关系能够得以维持的情感因素。
    古代书院师生之礼虽严,但也有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一面。谢良佐谓其师程明道“接人浑是一团和气”。黄榦回忆其当初师从朱熹的情景时说:“丙申之春,师门始登,诲语谆谆,情犹父兄。春山朝荣,秋堂夜清。或执经于坐隅,或散策于林垌。或谈笑而舂容,或切至而叮咛。”王阳明的弟子在六安龙津书院聚徒讲学时,学者自远而至。据说他诚意恳笃,气象平易,善于论说,士以是日亲。
    在书院教育中,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对弟子也是关怀备至。《东轩笔录》记载,范仲淹掌教书院时,不仅慷慨资助家境穷困的孙复,还为其谋一学职,使其安心于学。刘熙载主持上海龙门书院期问,常与诸生讲习,终日不倦。每五日必一一问其所读何书,所学何事,黜华崇实,祛惑存真,并经常在午夜巡视诸生寝室。正是因为书院教育中存在的“温情”与“爱”,朱熹死后,虽然其学术遭到官方禁止,但弟子千人参加了会葬;陆九渊死后灵柩运至家乡,弟子门生奔丧者多达千人。
    当今高校师生关系的异化,是因为这种关系更多体现为一种工作关系,一种追求教学绩效的工具化关系,不再具有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情感联系。如果能“以爱相济”,重视情感因素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则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的场景必定会重现。
    教学相长 
    书院教育在强调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的同时,也强调教学相长。在教学方法上,有设五经教读,分斋教诲者;有设经、史、理、文四学分校,分门讲授者;有令诸生环听讲书,间日则分班回讲者;有诸生质疑,由学长、经长、堂长而及副讲、主洞逐级递升者;有明白解答、详明指示者;有略加启示、令其自悟者;有当头一喝、促其猛省者;有随事点拨、随处体认者;有反覆辩难、导其梯进者;也有就某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请大师升堂讲说,当堂质疑者,不一而足。一段记载颇能说明朱熹与蔡元定的关系:元定师事熹,而熹顾曰:“季通,吾老友也。凡性与天道之妙,他弟子不得闻者,必与元定商榷之。尝辑其讲论之辞曰《翁季录》者,盖引以自匹也。”陆九渊亦看重师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他说:“亲师友,去己之不美也。人资质有美恶,得师友琢磨,知己之不美而改之。”王守
    仁则提倡教师通过纳谏来提升自己,他将“谏师”看作实现“教学相长”的途径。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人谓事师我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
    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不仅很好地揭示了教与学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亦揭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共生共进的关系,蕴含了师生平等的思想。这种师生关系并不止步于平等,更包含了师生交往关系中的教育性。在平等基础上,师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又何患其关系而日趋紧张呢?
    总体而言,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加强,有赖于教师和学生同时“在场”,实现面对面的互动。传统书院使教育场地多样化,教育维度多元化,教育影响深远化;使师生在相处之时,气息相染,文脉相传;用知识去开启学生,用学术去吸引学生,用道德去感召学生,用人格去塑造学生,在甘苦共尝中达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这是书院教育传统最主要的当下价值之一。
    原标题:以道相交,以爱相济,教学相长——传统书院师生关系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