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清明上河图》展示了啥?北宋的繁荣还有穷人的困苦


    说起国宝级的画卷,一副《清明上河图》不得不提,它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精心绘制,长528.7公分,宽24.8公分。就是这幅几米长的画卷生动形象地记载了12世纪时汴京城的发展状况。它是对北宋繁荣的一个历史见证,也是对北宋经济情况的一个现实写照。
    那么,清明上河图究竟描述了什么,在它的描述中,我们只能看到大宋朝的繁荣吗?
    
    北宋初年,大宋朝的政权已经涉及到了中原与江南地区,高强度政权的发展使社会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复苏。
    首先是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荒地的开垦数目渐渐变多。梯田,沙田,圩田等各式各样田地的出现也使人均耕地面积得到了增加,土地增多了,农业的发展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其次便是手工业的发展,北宋中期铁的产量高达4000吨,这与唐中期的1000吨相比提高的可不是一点点。北宋年间的造船业发展得也十分好,当时的北宋每年下水的船只多达3000艘。船只方便了运输,也方便了瓷业的发展,当时大宋朝的瓷器可是远销到日本,朝鲜等国家。
    
    商业的发展也不容小觑,北宋初年,商业逐渐的兴旺起来,作为大宋都城的开封也成了全国著名的商业中心。当时的汴京城内商家多达6000家,与曾经的盛世大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商家的增多,早些年日中为市的传统也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鬼市”和“夜市”,这样市场的出现也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这样繁荣的现象,只靠文字描绘是不够形象的,好在有一幅《清明上河图》真实的描绘了汴京城经济繁荣的状况。但这幅画卷之下描绘的不仅仅是繁荣,仔细去看还可以发现,他描绘了穷人的辛苦,只是很多人的眼睛忽略了这份穷苦人的艰辛。
    按理说土地变多了,商业的发展也更加好了,人民的生活相比以前来说应该更加安生才是。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这一矛盾体现在土地兼并这方面。
    据统计,当时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百分之二十的人占领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农民越来越贫困,地主却越来越富有,同时他们还转嫁赋税,致使朝廷的税收收入越来越少。比如在仁宗时期的税收收入就比28年前少了60%左右。
    
    商业的发展上也有类似的社会矛盾,当时各地都会涌现出大商人,他们垄断商行、抬高物价,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降低,自己的腰包却被装得满满的。朝廷的财政收入不多,但财政支出却日渐增长,在这样的状况下,大宋朝的财政危机一日比一日严重,矛盾也愈加激化。
    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背后必定伴随着一些社会矛盾,这是在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的经济现象。所以在研究古代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当时的繁荣,繁荣背后农民的劳苦也值得深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