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资源 >

鲁哀公在孔子葬礼上的言论 其实是国君的情绪释放


    
    鲁哀公姬将出身于公室之家,又是嫡子,最后还成为一国之国君。即便鲁哀公一生之中没有干出过什么重大成就,但依旧能看出他是个聪明的国君,他的聪明伴随着他的苦衷,看起来跟其他的鲁国国君又有不同。鲁哀公“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长期处于娇生惯养之中,“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当然这种说法不排除是鲁哀公麻痹三桓的方法。无论是不是拥有率真的性格,还是毫不掩饰的公族荣誉,鲁哀公即位之时的青涩很快就在踏入鲁国政治角斗场后多了几分阴霾。
    鲁国朝堂之上有着很多孔门弟子,冉有和子贡在政坛的影响力都非常之强,可是当年孔子堕三都以打击三桓的噩梦始终萦绕在三桓的记忆中,因此孔子要想回到鲁国朝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齐国田氏篡权,孔子斋戒三日求鲁哀公征伐齐国,结果鲁哀公直接叫孔子去求季氏。不是鲁哀公不想,而是鲁哀公根本就没有军政大权,公室一切用度的掌控权,基本都归属于三桓所有,况且要调度军队展开对齐国的作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季氏很难允许这场战争的发生。不是鲁哀公不想用孔子,而是鲁哀公根本没办法提拔任用孔子。
    
    孔子从政是属于激进派的,当年担任执政时,上任三天就诛杀政见不同的少正卯,后来更是怂恿鲁定公派兵拆除三桓城墙,这就是孔子跟三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孔子的为政理念中,约定好的人,约定好的事,约定好的一切一切就是不能更改的,尤其是作为国与国、君与君、君与臣、臣与臣之间都应该是有一套交往的法则。鲁哀公的任何行为,都像是一场政治作秀,权力、财富、人口,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大气。吃穿用度上是不能过于低调的,决策谋断是不能过于犹豫的,掌兵作战是不能过于软弱的,这是孔子的想法。
    鲁哀公其实是极为推崇孔子的,问题在于鲁哀公根本没有任何权力,完全就是个被架空的国君,所以那些所谓的国君生活鲁哀公可能除了吃穿用度,其他事情都无法实现。对于鲁国国君而言,与三桓之间的斗争始终就是奢侈事,即便任何希望振兴鲁国公室的国君,要想与三桓家族对抗,本身就是费钱费力的事情。在鲁国的朝臣们看来,国君要与三桓对抗,既是鲁国最大的政治事件,又是鲁国国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鲁哀公的苦衷很难有人知道,这种苦衷还不能随时对身边的人倾诉,因为身边的人可能不是身边的人,而是三桓的人。
    
    孔子去世以后鲁哀公跑到丧礼上来,专门发表一番言语,说是孔子死后自己再也没有可以参照的贤人,这可能是鲁哀公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是鲁哀公对三桓家族垄断鲁国朝政的一种情感对抗。虽然子贡认为鲁哀公在孔子生时不能重用,等到孔子死后才到葬礼上表达怀旧之情,是政治家的虚伪。但子贡不明白的是,在权臣夹缝中生存的忧虑无时不刻跟随鲁哀公,所以鲁哀公在孔子丧礼上的表达,如果说是一场政治秀不如说是内心压抑太久的一种情绪释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