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坚定自信践行初心——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笃定躬行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只有不忘历史学习历史,才能不断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养分,明确方向,为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班学习,我更加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要学好党史“必修课”,进一步坚定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学好党史,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道路就是方向,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中华民族近代一百多年以来,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到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再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无数中华儿女经过长期探索和艰辛实践取得的成果。这种探索和实践向世人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好党史,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理论是道路的指南针,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中华民族在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进步,都离不开科学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种与时俱进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为中华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指引。
    学好党史,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决定发展,一个国家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体制,采用什么制度,“鞋子合脚最重要”。有怎样的制度设计,具有怎样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状态,制度的“鞋子”合不合脚,只要穿上就知道。唯有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制度,才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式的制度探索与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学好党史,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有着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作为传统文化工作者,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温情和敬意,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笃定躬行。
    一是要认知传统,讲清中华文化。文化自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唯有充分认知我们的传统,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坚定起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是传统文化工作者的根本遵循,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弄明白,“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二是要立足时代,推动文化落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融入时代,与时代相融通,与当代文化、时代精神、当今人民生活需求特别是精神文化需求相融合,才能展现永久魅力,焕发时代风采。新时代,我们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论文写到大地上,把学问做到群众心坎里,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以学术成果为支撑,有效运用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兴”起来;推动儒学“六进”工程,让儒学从庙堂之上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好儒家思想培根铸魂、以德化人的精神力量。
    三是要放眼世界,深化文化交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才能彰显其独特魅力,也只有在世界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才能获得长足发展。在当前新的世界格局下,我们要以世界性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结合新时代的实践和要求,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实践相结合、与现实文化相融通,与外来文化相促进,激发起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原载:《孔子文化》季刊第44期 作者:宋振中,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