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理论 >

余纪元:哲学世界中的“居间者”


    
    在11月3日北京论坛(2007)哲学分论坛上,来自纽约州立大学余纪元教授以《中庸,中正与射艺》为题,提出了一种关于“中庸”的建设性解释,引起了在场学者的热烈反响。
    “中庸,中正与射艺”:一个古老比较中的有趣发现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中庸之为德也;亚里士多德也有一句名言“德行是两种罪行间的中间状态”,即称为“中庸”,但对于“中庸”的论述却是一个颇易引起争议的哲学话题。
    对于“中庸”中分歧很大的关于“庸”的定义,余教授将其解释成“用中”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中庸都有两层涵义,既“既是中间点的又是最正确的”。
    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中,余教授用“射箭”这一技艺进行比较。因为对于射箭而言,靶心也就是最正确的位置。不仅将中和正完美联系在了一起。“如果一个箭手没有能够射中靶心,他就会重新审视并改进自己的射箭技艺。正如一个人没有能够在行为上达到中庸的状态,他就应该审视自己。两者的中心问题都在于,确立并解释一个善的标准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孔子的“仁”和亚里士多德的“美德”。
    “中庸”即使包含“既是中间点的又是最正确的”两层确定含义,但仍因边界的不确定而不具有标准性。
    余教授接着说,“孔子和亚氏都不讲规则,而是讲如何培养你自己。比如,孔夫子讲‘义’,义是什么——私义,没有一个普遍的规则。他们讲的是普遍规则在特殊情况下怎么应用,所以正确不是一个绝对点,是由有德行的人决定的。很多事情,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决定,有德行的人是一种榜样,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跟随”
    中西哲学之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居间者’
    为方便交流,余教授与大多数学者一样,在作报告中用英语发言。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流利的英语转换成了标准的汉语。就这一点,他说,“现在国内学者的英文都很不错,老一辈的学者也都用英语写论文,并且坚持用英语宣读。从国外来的学者。在语言方面更不存在问题。
    在哲学论坛上,聚集着杜维明,余纪元,黄勇,成中英等一批在国外大学任职的华裔哲学家。这些学者在中外学术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余教授说:“最近,我们召集了在国外的十几个华裔学者一起编撰《西方哲学前沿》一书。”
    “我们明白中国哲学是什么状态,也清楚西方哲学在考虑什么问题。由我们来写这样的学术文章,比直接读西方哲学家的文章要容易接受。平时我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不用中文写作。现在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就应该做一些事情。”余教授继续说道,“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居间者’。”
    来源:北京论坛官方网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