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光治:让更多四川民歌传唱为经典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11:11:41 国学网 曾琦 参加讨论
自2004年6月起,四川师范大学民歌研究所万光治教授和他的团队历时13年,采录、整理四川181个区县3080首各民族原生态民歌,相继出版了《羌山采风录》《四川民歌采风录》《田野活态文献考察与研究》《四川民歌论集》。 2021年5月,民歌研究所举办了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编辑出版了《四川民歌音画》(简称《音画》)第一辑。今年7月,又出版了《音画》第二辑,两辑共收录四川民歌合唱歌曲35首。 万光治教授 近日,川师大首任文学院院长、著名辞赋学家万光治教授就《音画》的编创问题,和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谈。 充分展示四川民歌的多样性红星新闻:为什么要举办四川民歌的专场音乐会? 万光治:口耳相传的民歌若不被抢救性记录,总有一天会失传于草野;从田野录制回来的民歌原声仅仅被视为资料束之高阁,依然免不了失传的命运。只有利用多种形式,包括面向大众的艺术形式,才能使社会了解原生态民歌潜在的艺术魅力、艺术创造价值以及学术的认知价值,民歌才能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也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四川民歌合唱音乐会 红星新闻:选曲子的标准是什么? 万光治:我们的选曲以在地域、民族,类型、题材和风格等方面是否具有的代表性为标准。 首先,四川是多民族大省,汉、藏、羌、彝、苗等民族,共同赋予四川民歌以丰富绚丽的色彩。这些民歌或赞美家乡与大自然,或歌颂劳动与爱情、亲情与友谊,题材十分广泛。 其次,四川盆周高山连绵,江河如织,地形地貌丰富,直接影响到川人劳动与生活的方式。所选山歌、小调、号子、锅庄、弦子、弹唱等,充分展示了四川民歌类型与风格的多样性。 《四川民歌音画》第二辑封面 为民歌合唱编曲配词是挑战红星新闻:请介绍一下《音画》的创作过程。 万光治:我们的宗旨、曲目确定后,便邀请作曲家陈启云、黄梦蝶、曹乐共同参与创作。他们进行音乐编创,我负责歌词编配。我们相互理解,配合默契。 一般而言,在歌曲创作的实践中,曲调的创作受制于歌词。作曲家必须完整、深入地理解歌词的文学意义,才能以音乐创造性地实现词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民歌的改编却有所不同。从田野采集来的民歌,词曲皆备,民歌的改编必须在已有歌词与曲调的基础上展开。《音画》采用了逆向编创的方法,即先谱曲,后填词。上下结构、两个或四个乐句、四句歌词组成一个乐段,是四川民歌的基本形态。 如果我先根据合唱的要求改编歌词,新编的歌词对作曲家来说既是创作的依据,也是对他的束缚。而我们想尝试的另外一种创作方法则是,让作曲家首先在民歌原有曲调和歌词的基础上展开艺术想象,充分享受创作过程的自由。结果正如所料,每当我读到作曲老师完成的合唱曲谱,常有异常的惊喜。当然,随惊喜而来的,是我必须面对的难题:我要在合唱曲谱之下,根据其旋律走向与音乐情绪,填写歌词。这样的创作方法,相似于古人的依声填写词曲,但相比而言,古代的词牌、曲牌短小,格式规范,更容易掌握。 万光治教授与民歌采风团队 我为合唱歌曲填写歌词,的确花费了不少的功夫。如《金沙江号子》,从船离码头的平水行船,到见滩、挣摊,以及过完险滩后的平水行船,起承转合,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而言,纤夫见滩、挣摊的音乐节奏与音乐情绪比较容易把握,而到了平水行船时,纤夫以抒情慢板所唱皆是日常的所见所思所感,内容十分丰富。 我在抒情音乐的第一段使用了民歌的原词:“二四八月凉风天,哥哥走路妹来牵。手把鹅石脚蹬沙,找来些银钱盘冤家。”常年的水上生涯,船工大都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每到春夏与夏秋之交,关节疼痛难忍,故纤夫有“妹来牵”的想象之词。我在新填写的歌词中将“妹来牵”改为“妹挂牵”,既符合现场实际,也为下面的两地相思做出铺垫。 第二段歌词则为新创:“青山重重水迢迢,脚下无路手搭桥。餐风饮露难回家,我怀抱明月想阿娇。”前两句是对纤夫附身着地,以手助力的实写,后两句得自一幅月照江水,船泊江岸照片的启发:纤夫长年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怀人,难以入眠。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听众理解并接受。 红星新闻:《音画》的编撰体例有何特点?万光治:《音画》的内容与音乐会同构,采录民歌与合唱歌曲同时呈现并附曲谱;每一首民歌的背景、传承与特点皆有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每一首合唱皆依据歌词配有背景画面。这样的特点有利于形象地展示四川民歌“从田野到舞台”的艺术创造过程,有助于读者更为直观地了解原生态民歌的艺术魅力及其潜在的艺术创造价值,加深对民歌从田野走向舞台的艺术创造过程的认识。 《音画》既是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利于读者的阅读与收藏,同时又采取光盘+手册+网络平台的形式,传播书中的全部内容,让更多的民歌爱好者加入到保护、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队伍中来,让《音画》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 我们希望通过《音画》的出版发行,更多的四川民歌将因此传唱为经典,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还希望《音画》不仅能为四川民歌的研究者、编创者提供资料查询线索,更能为传承与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提供有价值的范式和经验。我们更希望随着《音画》的广为传播,其所展示的采风视频、原始歌谱以及收录有3080首原生态民歌的《四川民歌采风录》,将会受到图书馆、文化学者、音乐院校师生更多的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曾琦/实习生:赖妍熙/编辑:李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万光治:拥抱田野里的歌声
- 下一篇:为文进载,意犹未尽——王蒙创作70周年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