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故事|陈献章:忠孝双全堪典范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2:11:06 《儒家故事》 巩宝平 参加讨论
古人家训中常有一等人忠臣孝子之言,以子弟忠君爱国、孝敬双亲为荣。陈献章在这方面身体力行,忠孝双全,堪为典范。 陈献章是有名的忠臣,以下两件事尤可证:一是由他倡议在崖山(在新会城南约五十多公里处,乃南宋末代皇帝赵昺的行都,也是丞相陆秀夫背赵昺投海处)修建纪念南宋忠烈的大忠祠。二是在陈献章去世前数日,他料定大限即至,于一日早上,穿好朝服朝冠,令子弟焚香,面向京师所在的北方,五拜三叩,说“我在向君主辞别”。他当年诗中自白“直拟孤诚死报君”,现在也算得偿所愿。 陈献章是个遗腹子,父亲早亡。母亲从小就既当爹又当娘,一手把他培养成人。其中艰辛在他的诗中有描述:“忆昔生我童稚时,家贫逐日图生资。折薪与我代灯烛,鬻衣与我买诗书。朝夕俾我苦勤学,戒我勿似庸常儿。”从这里可以看到,其母当时为了他的学习,省吃俭用,找灯烛买诗书,并鼓励他上进。在他晚年给皇帝的奏疏中也谈到自己幼时体弱,无岁不病,到九岁还需要以乳代哺。如果没有不尽的母爱,他可能早就夭折于沟壑。 因为是母亲付出了常人少有的努力,培养他成才。所以陈献章立志做“大孝终身慕父母”的孝子,并立下“得将残喘留报母”的志愿。事实上,陈献章一生事母甚谨。最典型的一件事就是在其母七十岁之后,他担心自己常年多病可能早亡,不能为母送终。于是每天黄昏,他整理衣冠,焚香一柱,向天祷曰:“希望老天保佑我死在母亲之后。”数年后,他应荐入京,一听到家里母亲思子成疾时,就马上向朝廷奏请,乞归养老。在晚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1483年从京归来后),陈献章尽管老弱多病,但在家乡教学,侍奉母亲,安度晚年。到了1495年二月,九十高龄的母亲去世,他痛不欲生,与死为邻。在为亡母守孝期间,因思亲之切,伤心之至,七月竟得中风,左手足麻木不仁,寸步不能自致。陈献章的孝德,由此可见。 弘治十三年(1500年)仲春二月十日,年迈的陈献章不禁病苦与思母之悲,撒手人寰,走完自己曲折而完满的人生。他留给后人的是一生科考不得志的老秀才、教书匠?还是真儒、醇儒、圣人复出、桃李芬芳的荣耀感叹?不管怎样,我们都难忘他曾经勤读苦学、十年静修自得之学的情景,更忘不了他孝忠守身的崇德之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