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新时代传统文化转化路径

传统文化的当代重温,绝不是简单回头,寻根后更要根深叶茂。文化自信的土壤是基层的觉醒,是主动地学习,而不是等待。传统文化需要重新激活,最大的困难还是人们对她的陌生感以及情感淡漠。传统文化糟粕论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一时还转不过弯来,难以改变。不过,文化生态本就是多元共存的,有一些反对声音也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停步不前。关于新时代传统文化的转化路径问题,笔者有几点建议。   一、加强蒙学教育,掌握传统文化话语权   传统文化经典的载体是文言文,没有文言文浸润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作为支撑,传统文化就如浮萍浪梗,无法扎根立足。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赓续话语权,激活文言文,同时也要赋予文言文以新时代的内容,让文言文记录当下,而不是如文物般存在。传统文化转化要从童子功抓起,加强传统文化的蒙学教育。从幼儿教育开始,增加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幼儿不宜过早识字,但是文字的前身——文字画正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了解汉字的源头,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培养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小学阶段则可以将传统蒙学课程有选择地纳入现代课程体系,将语文教育与传统蒙学相融合。从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坚持学习《论语》,争取在小学毕业前完成《论语》的学习。学习《论语》,前提是老师接地气的诠释,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生活实际进行现代化转化,同时要采取多元教学法,以启发、质疑、辩论、演讲、表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传统文化精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小学生读〈论语〉》书影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心在思维方法的转化与现代致用   学习传统文化不是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而是需要进行思维训练。机械记忆,食古不化,都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像《论语》是实践哲学,也是思维训练,其变通思想、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理念等,都值得人们深入挖掘并实践。《周易》和《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其中的辩证思维、变易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等,都需要结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有效的重构,从而激活传统文化的精神生命,真正恢复其生态系统。植根传统,古今连接,勇于创新,这才是传统文化真实的状态。传统文化本身就是经世致用的,但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则需要与时俱进,对接当下的实际需求,进行细致的专业化分流,比如以传统政治对接现代政治学,以传统心理对接现代心理学,以传统管理对接现代管理学,以传统教育对接现代教育学,以传统哲学对接现代哲学,以传统语言对接现代语言学等。总之,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在传承并借鉴西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独立的现代学科,而不是照搬西学,这样才可以慢慢构建独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   三、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多层次转化   传统文化传播要深入人心,除了进行适应现代人需求的有效诠释外,更重要的则是提升其转化手段。转化手段要多元化,雅俗共赏,可以借助现代的科技手段,动态立体地呈现传统文化情境,给人以真实感和触动感。比如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再现古代圣贤的音容笑貌和谆谆箴言;利用现代话剧立体呈现古人生活、工作和学习场景,甚至古代哲人的辩论和慷慨陈词;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线上课程等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传播;也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图片展和传统文化咨询活动,向广大市民展示传统文化的经典思想,推广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接受市民的咨询;还可以举办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主题的讲座,组织举办传统文化沙龙、征文比赛等活动,与社会上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共同探讨传统文化与人生、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如何服务于现代社会以及传统文化普及等问题,努力促进现代人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还可以定期举办大型传统文化论坛,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等。 百集大型动画片《孔子》   四、传统文化教材研发   传统文化学习要以传统文化教材为依托。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也不宜太宽泛,大而无当,不如小而精悍,可以从小学、蒙学和经史子集入手,进行系统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小学可以跟蒙学结合起来,先从识字开始,识字先从字源开始,集中编写“文字蒙求”系列教材,从独体的象形“文”到合体的会意、形声字,渐次汇编,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针对不同年龄开展传统文化教学,5~6岁可以主要学习象形“文”(文字画),7~10岁主要学习会意、形声字,这期间穿插传统蒙学的教育,都是语境识字教学的一部分。总之,识字和蒙学教育不能强行灌输,要从“六书”开启逻辑教育,格物致知,知其所以然,否则就是对头脑的禁锢。在小学和蒙学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经史子集教材的研发。小学四年级的《论语》教材的研发,可同步进行原典解读和专题化的教材研发,具体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年龄和生活学习的实践进行编写,比如可分为学习篇、生活篇、交友篇、家庭篇、师生篇、公德篇、礼仪篇、仁孝篇、慈善篇等。教材的编写要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状况结合,不要拔高,因材施教就很好。《论语》教学大概需要两年,这期间可以编写“文言故事”、“诗词精选”和“历史故事”等教材,以配合《论语》的专题化学习。初中阶段,可以配合初一教学,进行《大学》和《道德经》等教材的研发。《大学》奠定人生格局,也兼具心理指导和人生规划的功能,所以要特别关注《大学》的教材研发。《道德经》可以从初一或初二开始学习,教材侧重思维训练,包括道思维、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空间思维等,既要让学生熟悉原典,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学习。这期间可以穿插历史原典的学习,可编写“左传精选”和“史记精选”等教材。到了初三,可以进行《中庸》和《孟子》的学习,也要进行专题化教材研发,比如《中庸》的智慧,《孟子》的浩然之气、民本思想和论辩策略等,都可以以教材的方式呈现。高中阶段重点学习《周易》义理,既有人生指导,又有心理建设,还内含着思维训练。专题教学及其教材的配套研发要同步进行。这期间可以穿插“资治通鉴精选”、“诸子故事”和“古诗词鉴赏”等内容的学习,在教与学的同时编写相应的教材。大学阶段,如果学生学习过以上课程,就可以进一步深化,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要认真研读如《庄子》、《荀子》和《尚书》等典籍,相应教材的研发也要跟上。没有学习过中小学阶段传统文化内容的,那就得补课。 本文作者向小学生讲授《论语》 除了学校,传统文化的重点服务对象还有社区。社区主要人员是退休的老人和家庭主妇,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社区讲传统文化三年多,讲得最多的还是传统文化的修身养性,包括《黄帝内经》的中医文化、《道德经》与心灵安顿等内容,儒家思想与家庭教育、礼仪与孝道等也很有推广价值。针对社区教育的特点,教材编写要通俗易懂,要大众化,可以编写一些故事书,比如《论语》故事、民俗文化、古代家教故事、礼仪故事等。讲课的语言也不能太深奥,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学。教材研发要结合讲课的内容和效果,将特别受欢迎的内容编写成教材,以利于更多的老师宣讲。传统文化内容很多,要广泛深入地调研,在与社区居民沟通的基础上,做到订单式授课和教材研发,不要自作主张。 传统文化在社区的推广要抓两头,一是老人,一是孩子。孩子主要是幼儿和小学生,可以针对孩子编写一些课外书,选派大学生开展教学,具体教材包括蒙学教材、文字蒙求、经典解读、诗词讲解与吟诵、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掌故等。随着教学的展开,可以随时增减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成熟之后,出版推广。因为传统文化被疏离太久,现代教育比较侧重科学技术,故而传统文化转化的任务就是要重建人们对其的信任和亲近感。应植根于传统文化,兼收并蓄,传统文化教材研发自然也要体现这种精神。 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是一个世纪工程,不会一蹴而就,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制订具体的执行计划;既要有理论研究,又要有大众化的转化传播,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消弭隔阂,实现民族文化自信!政府、学校与民间要联动,各司其职,全方位普及,真正形成全民参与的传统文化热潮,而不单单是少数人的呐喊。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不是闭关锁国,一定要对接现代和西方,既要做到中西合璧,又要独立自主,才能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