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耕耘与收获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6:11:20 孔子研究院 房伟 参加讨论
五月的心思,在六月里慢慢成熟,又到了风吹麦浪之时。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火热的麦田、晶莹的汗水、轰鸣的农机、芬芳的麦香以及那飘逸的白云,共同构成了芒种时节的丰收图景。 “芒种”一词于《周礼》中有见,其所记载的地官体系中有“稻人”一职,掌管治田种稻之事:“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以涉扬其芟。作田,凡稼泽,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泽草所生,种之芒种。”周代的农田灌溉体系已经相当完备,稻人会通过沟、遂、列、浍等不同渠道将水分流或排出,从而控制水量。经过整治的沼泽地,稻人还会“种之芒种”。对此,郑玄引郑众之言为注:“泽草之所生,其地可种芒种。芒种,稻麦也。”可见,“芒种”的本义是指麦、稻等带着芒刺的谷物。 随着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建立,“芒种”成为夏季第三个节气的称谓,指示着仲夏的来临,所以,从最初的“有芒之种”,“芒种”又逐渐延伸出了“播种之节”的含义。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言:“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明人陈三谟在《岁序总考》中也说:“芒,草端也;种,稼种也;言有芒之谷此时皆可稼种,故谓之芒种,乃五月之节气也。”意思是说,有芒的谷物到这个时候都可以播种了,而一旦错过这个时机,成活率会越来越低,民谚“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南方的稻作地区,“芒种”正是插秧、种稻的忙碌时刻。因此,芒种时节播种的有芒谷物主要是指稻而非麦。 北宋人陈敷已经注意到了“芒种”的两种不同内涵,他在《农书》中就写到:“芒种有二义,郑谓有芒之种,若今黄绿榖是也。一谓待芒种节过乃种。今人占候,夏至小满至芒种节,则大水已过,然后以黄绿榖,种之于湖田……芒之种与芒种节候二义可并用也。”在他看来,“芒种”一是指有芒谷物的种子,一是指农耕方面的重要时间分界点,而且二者可以并用。实际上,就后一方面而言,“芒种”既是晚稻种植的关键时刻,同时也被认为是小麦等农作物成熟、收割的节点。换言之,对我国北方小麦种植区的人们来说,“芒种”并非是忙着播种的日子,而是收获“有芒之种”的时节。从这个意义上讲,宋代马永卿在《嬾真子录》中以“麦至是而始可收,稻过是而不可种。古人名节之意,所以告农候之早晚,深矣”来概括“芒种”节气的特点还是非常到位的。“芒种”确实有着重要的指示农候节点的作用。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麦子要快收,稻子还要及时种,显然,这是一年中农事最为繁忙的时刻。秋播作物的收获(夏收)、夏播作物的耕种(夏种)、春播作物的管理(夏种)在此时交织在一起,如果说小满拉开了“三夏”大忙的序幕,那么到芒种之时则逐渐达到了最高潮。所以,“芒种”之“芒”也成了“忙碌”之“忙”。 芒种之时不仅人忙,动物也很“忙”。芒种有三侯,《逸周书·时训解》曰:“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鶪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螳螂于上一年深秋时产卵,小螳螂则在芒种时节破卵而出。“鶪”指伯劳鸟,俗称胡不拉,它擅长口技,可以通过模仿其它鸟的声音把小鸟吸引过来,伺机捕食。芒种时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反舌鸟音域宽广,叫声嘹亮,本是动物界的“歌王”,但由于此时进入了忙碌的繁殖期,为了更好地哺育幼鸟,反而会较少鸣叫以隐匿行踪。 30多年以前,李宗盛为张艾嘉写了一首歌,名叫《忙与盲》,歌词中写到,盲的已经没有主张,盲的已经失去方向,忙的分不清欢喜与忧伤,忙的没有时间痛哭一场,这对现代人处境的描写真是非常贴切。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忙是一种常态。从来不忙的人,整天无所事事,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不过,忙,需要能力。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节奏,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而有效,这才是忙的最佳状态。忙,需要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才是最有意义的,而这离不开坚定的价值抉择,所以每个人的心中都要有一个良知的标尺。忙,需要心安。人忙,心不能忙,忙是身体的状态而不应成为心理的状态,而在忙碌的日子里寻找内心的安定,也正是一种人生的修炼。 芒种是个繁忙的时节,既忙于“种”,又忙于“收”,一边播种着希望,一边收获着耕耘。明天开启的高考以及稍后的中考,同样是希望与收获的交汇。愿莘莘学子们用自己所“忙”,成就自己所“得”,希望他们都能一举得“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华文明之道德观的价值内核与德性基质
- 下一篇:孔庙奎文阁:文脉悠长话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