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典: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不懈奋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01 《中国政协》 王学典 参加讨论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入系统阐述,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突出特性。连续性体现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其自身历史轨道;创新性说明了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活力,在历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变迁中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统一性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大一统宇宙观和天下观的具体显现,是维系“分久必合”历史惯性的重要基因密码;包容性源自广袤土地下孕育的大陆文明的宏大格局和开阔胸襟,是有容乃大、至柔至刚睿智哲思的现实转化;和平性体现了仁爱精神与和合智慧的有机交融,是中华民族最具跨越时代永恒价值的文化优势。这些特性是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集中彰显,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律性认识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是对中华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的高度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还重点揭示了“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文学术范式日益向中国化、本土化方向转型,社会科学日益向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聚焦。“贤能政治”“道义经济”“人伦司法”“忠信管理”等命题的提出,就是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和先行典范。当前,广大人文学者和文化工作者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在阐释中华文明精神特质、阐明中国道路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重塑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品格,使哲学社会科学重新建立和巩固与东方这片广袤大地的有机联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是广大人文学者和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庄严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坚定自信、守正创新,以开放包容胸怀与开拓进取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夯筑文化根基、持续拓展历史纵深,为赓续中华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学典,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文史哲》主编,《孔子研究》主编,兼任第六届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会长等,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和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出版多部专业学术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刊发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等多项课题,成果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被视为人文学术领域堪具代表性的学者。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刘续兵:深刻把握“两创”的中华文化立场
- 下一篇:林存光:《大学》“格物致知”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