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润心,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01 《人民日报》 宋建晓 参加讨论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必将更好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坚持融会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是高校教学育人的重要资源。用好这个资源,就要让文化融入课堂,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开设必修与选修课程,探索“研讨式、体验式、沉浸式”课堂模式;为文化打造载体,综合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艺术化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宣传普及,举办各类学习宣讲、征文演讲、分享交流活动,用文化涵养品格,用精神提振人心;让文化融通心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准自身定位,明晰人生方向,在奋斗中实现价值。还可立足地方特色文化资源,讲述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将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突出知行合一。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从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两个维度出发,以知促行、以行践知,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创产品、短视频、摄影作品、绘画作品、音乐剧等文化产品的创作,在实践中展示自我。另一方面,以文化育人为抓手,以环境育人为载体,实施“网格+文化+育人”校园治理模式,建立宿舍、班级、楼宇、学院四位一体管理机制,设置谈心谈话室、书香活动室、学生活动室等文化空间,科学开展学业辅导、就业指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打造立体育人格局。 强化内外联动。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坚持“走出去”,精心组织与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实践,创新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形式,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请进来”,可与地方文化旅游部门、文化基地(机构)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围绕研学产品、文创赛事等项目开展深度合作,也可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等走进校园,分享文化故事,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广大学生。坚持“传下去”,充分挖掘馆所文物、遗存遗迹、古籍典籍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更好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纵深和文化根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高校和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下一篇:王杰|传统家风建设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