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金炯:儒家究竟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孔子何为君子。孔子说:用恭敬谦虚的态度来修正自己。子路说:就这?孔子说:修完,要去帮助别人做到这个地步。子路又说:就这?孔子有些郁闷,说,帮助完别人,还得去帮助天下,但是这点,连尧、舜都做不到。
    儒家讲修身,《大学》里说一个君子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愿景很大,但是不容易做到。孔子说我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平天下的事连尧舜都做不到,那他也就没有指望后世的君子能做到。
    由这里便有个问题可以抛出来讨论的,儒家究竟是这个社会进步做点什么。
    我们得先定义什么是社会进步。一般意义上认为社会进步分外物质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物质文明的进步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物质生活过的更好。精神文明进步最终是让社会道德和风气,社会制度体系变得更完善。
    首先来看物质文明进步。
    首要的是让百姓吃得饱,穿的暖。其次是新的技术发展,让百姓生活更加便捷。中国是农业社会,几千年来的最大的课题便是如何让百姓吃饱穿暖。所有的吃穿都从地里面来,所以要有产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风调雨顺,四时不误。二是百姓的辛苦耕耘,加上好的生产手段。三是统治阶级不过分打搅,要有好的生产制度。
    从第一来讲,这个基本属于上天给的。当然,人类需要去总结规律。我们祖先发明的八卦也好,节气也好,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在这点上,儒家的理论发挥不了作用。
    从第二点来说,百姓的辛苦耕耘,加上好的工具和手段。这点儒家的思想倒也没有起太多作用。甚至有些反动。华夏民族一直以来都是勤劳的,即便在孔子之前也是如此。就犹如肉食动物打猎一般,不去打猎便只能饿肚子。农耕民族不种地便会没饭吃。这个和游牧民族有所不同,游牧民族讲究骑马南下抢劫,而非下马耕种。儒家在先进技术发展上还起了点反作用,因为孔老师就看不起穑稼之术,樊迟想学种地,还被孔老师鄙视了一番。孔子说的君子六艺之中也没有包含种地。
    从第三点讲,在先进的生产力制度调整上,儒家的思想最多是50分。儒家由于崇古,导致很多改革进行不下去。北宋王安石改革,其实对生产力是有很大解放的。王安石说“祖宗之法不足畏”,就是要改变落后的生产制度,留出更多的时间给百姓务农,并且提供更多的生产条件给到百姓。可是司马光看不下去了,一众儒家的知识分子看不下去了,觉得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儒家的思想,无论是孔子的儒家还是经过后世改良过的儒家,对于古时都有美好的想象。孔子为了解决春秋时期的乱象,希望整个社会回到尧舜禹的时候,对于一切与古时不同的做法,都喊反对。可是几千年前的社会生产力,怎么能满足几千年后的生产关系?人口数量不同,人均占地不同,税负率也不同,怎么能一位的崇古,效仿尧舜?战国的燕王哙学习尧舜,将王位禅让给了之子,结果国家大乱。更不用说尧舜禹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还尚未可知。
    从事实结果来看,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即便在盛世时期,百姓也仅仅只是糊口罢了。等到战乱时期,那百姓总是最遭殃的。张养浩写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何时不苦?
    再从新的技术发展来看,中国一直在创新上走的很艰难。儒家讲究孝,三年不改父志。讲究尊师重教,不敢反对老师所教。然而所有的技术进步都是在继承之后的改进突破,必然是先接受再打破,我们在打破的事情上做的不够。
    唐代思想比较解放,韩愈倒还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可是真正能往前看用于批判自己老师的儒家弟子,凤毛麟角。
    那么50分是怎么来的呢?儒家讲究仁,君子要行仁义,君王要行仁政。那么仁政便是对于生产力解放是有好处的。不扰四时,轻徭役,让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这便是极好的。给中国20年的安定生活,社会产出便会极大丰富。这便是勤劳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那么至于技术进步方面,那便更加无能为力了。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板子打在儒家身上,中国文化一直是感性的,并没有完整的逻辑性,有太多的无法定义的内容,比如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君子?都没有完整的定义。而科技的进步需要的是极其理性以及逻辑思考和归纳总结能力。所以科学技术进步无法在中国产生是有其文化根源的,这个根源并不在儒家身上,道家法家墨家都是如此。
    那么来看精神文明进步方面。
    其实在物质文明没有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是无法谈及精神文明进步的。都无法吃饱穿暖,怎么去让百姓幸福,每天醒来都开开心心呢。孔子说仓禀足而知礼仪,饿着肚子是无法提现礼仪的。所以在和平时期,儒家的礼治对社会精神文明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儒家体系的推动下,社会风气好转,社会道德高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尊老爱幼,尊师重教。这不是我们目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吗。
    另一方面,如果不够富足,甚至是困苦,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让百姓能够接受适度的压迫,形成一定的良好风气。这部分儒家也还是有一些作用。
    我们读论语,发现即便孔子在逆境之中,他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孔子知不可为而为之,便是对当下状态不如意的对应。孔子说,只管尽己之力去做,至于结果,那并非我能掌控。“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样的态度比道家的躺平要好得多。
    对于身外之物的匮乏,儒家也讲究要修己。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无人知”,依然“不改其乐”。乐什么呢?乐在修己以敬,乐在内心满足。孔门不讲打坐,《庄子 齐物论》讲过孔门的心斋,未必是孔门自己的修炼功夫,也可能是庄子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心斋的作用。不过颜回的心理状态的确符合社会安定所需。不仅是当时所需,其实放到现在,儒家这种思想也是可以起到很大作用。
    一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会有矛盾,儒家思想在调和矛盾上,便有他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君主专制社会。
    一位学友说,如果人人都做到君子,这个社会便会进步。这句话对了一半。人人是君子,社会安定,结构稳定,只能保证百姓不收打搅。但是不收打搅和进步之间,并不能划个等号。更有有可能只是原地踏步,维持现状。一旦外界侵略,我们突然醒悟,原来只是固步自封罢了。
    总结一下,儒家在物质文明进步上的作用有,但是有限。更多的作用体现在精神文明上。在人人安定内心,社会矛盾被调节,社会道德规范被建立,社会也就安定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远比动荡来的好的多。
    社会稳定是一切的前提,即便这种安定最大的受益者是专制统治阶级。这也是为什么从汉代开始,统治阶级一直以儒家的理论做为统治的制度基础,因为在那个时候所能选择的体制下,儒家的体系可以让所有阶级都能得到相对的最大利益。单从这点来讲,的确孔子的思想在专制社会中有其积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