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斌:明体达用 体用贯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27 大众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精髓要义,著之于篇。今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历史高度,不断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由先破后立始,进而破立并举,再到以立为主,形成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一方面,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的思想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篇章,也提升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明底蕴和文化品格。故对此“文化篇”的谋篇布局过程、总体框架要义进行梳理,则显得极为必要。 身处世情、国情、党情趋于复杂的新时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回应一系列重要命题的过程中逐步水到渠成 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向来是流动不居、变于无形,且常暗流涌动、由隐到显。此情况决定了该项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时时关注,常抓不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和舆论环境深刻变化的趋势,面对持续动态变化的诸多文化挑战与难题。 就所面临挑战的范畴而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革,在文化领域有着至为明显的体现。首先,揆诸世界,我们面临着构建国际话语权和与大国文明对话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伴随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们在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等方面,具有许多值得他国借鉴与参考的经验。但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理不屈而词穷的境地,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其次,再观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昭示着阶段性任务的重大调整。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更加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强大精神力量来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从而彰显文化自信自强。再次,聚焦党情,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愈发重要且关键,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对现阶段党情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精准判断。 身处世情、国情、党情趋于复杂的新时代,以上挑战和难题必须得到正面解答。党中央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巨大的使命担当,在回应“面向世界,如何构建大国话语”“立足现实,如何彰显文化自信”“审视党情,如何坚守思想阵地”等一系列重要命题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攻坚克难,习近平文化思想从而逐步水到渠成。 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明体方可达用,执一始能驭万。原创性理论永远是一种思想理论体系最为核心的要义、方法所在。综观新时代文化建设与变革的成就,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当是其中枢纽式的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 历史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的大前提。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之后“历史自信”这一论断被不断提及与强调。循名责实,历史自信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纵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坚实的信仰、信念与信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形成历史自信,有四重原因,即传承了中华文明深邃的历史精神、担负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淀下丰富有机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内生出高度敏感强烈的历史自觉。可见,历史自信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宏阔的历史底蕴与悠远时段,成为我们把握与理解“四个讲清楚”的重要依据。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发展的总纲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文化自信本质上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经过40多载的摸索与积累,中国共产党终于提炼出文化自信这样至关重要的原创性理论,且在新时代的伟大文化实践中趋于深化与成熟。 文化自信具备五重属性。其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我们持续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因此具有无比的厚度。其二,以中国悠久漫长的历史为轴线。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因此具有空前的广度。其三,以五千多年不曾断裂的文明为载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其五大突出特性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因此具有独特的高度。其四,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持续理论创新为灵魂。我们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与创新动力,因此具有可贵的深度。其五,以无数中国人民的现实生产生活为依托。我们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促使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因此具有真实的温度。综上,厚度、广度、高度、深度、温度,“五度”合一,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总之,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历史的绵延与积淀;历史的总结与前行,少不了文化的提炼与升华。也就意味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早就融为一体,共存于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之中。在百余年的踔厉前行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继承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可贵精神,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正如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为我们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明确的部署 思想引领航向,理论付诸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用中国古典的概念形容,即如臂使指、体用贯通,有效地贯穿与浸润在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诸多方面。 比如,我们通过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与深化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脉相承、不离正轨的理论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后相继、相互支持的贯通点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文化发展创造的基本路径,并升格为适用于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路径。同时,“第二个结合”为“两创”走向深入提供了明确的推进方向与理论基础。“第二个结合”的战略高度即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更高更深更宏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维度进行重新审视。这实际上意味着在新时代“两创”的不断推进下,“第二个结合”已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方法论。 再如,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今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这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重要指示中,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依此脉络,可知如上诸多概括、总结、提炼与要求,某种程度上已构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四梁八柱,也为我们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明确的部署。 蓝图绘就,续写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唯有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现实指向、理论贡献等诸多问题,我们方能在文化理论上再写鸿篇巨制,于工作布局中开创锦篇绣帙,让这一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愈发深邃丰富,愈加体用一致。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项目“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