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陈来:成中英哲学的“本体”


    
     1、哲学的智慧
    成中英认为,哲学不仅是“爱智之学”,还是“知人及己“之知”、爱己及人“之爱”,是一种“智慧之知、智慧之爱”。因为无论你追求什么,总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之上去追求,它表现为一种人对于知和智的需求。所谓“智”(wisdom)是知识能如日光般照亮黑暗,显示可取可行之道。苏格拉底说哲学是love of wisdom,即智之爱,我们也可以说哲学是爱之智,即wisdom of love,即哲学就是生命价值的体验与追求,以及完成生命价值的体验与追求。是对爱的热情的方向与目标的慎重选择与深入承诺,亦即“择善固执”的固与执,“修己以安人”的修与安。
    他说,相较而言,我认为中国哲人的出发点在以人的自觉为中心来建立与世界的关系,所以应该反过来说,是爱的智慧之学。智慧之爱之学是希腊哲学,爱的智慧之学是中国哲学。什么叫爱的智慧?怎么关切他人、怎么建立关系、怎么实现自己、怎么与人为善、怎么与民同乐,这是就不同领域来讲,这是一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这就是深度的、广度的爱,叫仁爱,是人自己的方式,也是人存在的方式。
     2、本体的两面
    成中英主张:本体者,其生生而不息者乎?其生生而条理者乎?人当不断奋起勇敢的面对虚妄追求真实,面对无明追求灵明,面对不义追求正义。
    在他看来,中国哲学的本体也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本体,对于这个存在,我们不应该用西方那个外在化的超越化的方式来理解,但也不能完全否认它的外在意义或超越意义。
    在中国的本体学观念中,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动态的环境,人的认识是在一个开放的、经验的,人跟事物,跟天地万物交互影响的情形下形成的。这样的认识所产生的世界真实或我的真实的概念虽然有它的对象性,但又有一种相应的主体性,换句话说,是我在认识世界跟我的关系的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本体不是纯对象性的。
    他说,我所谓的本体是一个整体的存在,是在人对生命的体验中建立的一种真实的存在。这种存在,从客观方面讲它是一种生命存在的方式,因为它能够有一个本根性、整体性,体现成为一套生活形态或存在形态;从主观方面讲,人了解了这个宇宙,以及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形态,大家在对这个形态的认识过程中自然会发现任何东西都有他的本体性,对它的本体性的最大的包容就是整个宇宙,最小的感受就是人的本体。
    他还说,我所谓的本体,具有理想性,它是指正确地认识并保证人的心性的一种意识,它能够和宇宙建立一种认知和感应的关系,因而形成一种对宇宙的概念;同时又能够形成相应的自我的概念,而且也能够掌握到它们之间的一种关系。
    因而我的本体,是基于我对世界的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对世界整体发展的一个具有生命力或者创造力的实体的认识;是基于我对世界的经验,所产生的一个和我相关的整体世界的认识。世界在我中,也通过我对自我的认识来实现。所以我的本体里面包含了世界和自我的两个整合。
    所以本体诠释意识既有对本体,又有自本体两种。
    3、创造的过程
    他这样说:我认为本体本身是一个事实上发生的过程,它固然可以一分为二,成为一个整体,但这个整体中发生出来的新的事物,恰恰是它的内在性的一种表现,它可以被看作是在这个二元方法当中,一种所谓持续原理和一种创生原理之间相互引申或者相互冲击的结果。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再去假设一个永恒世界来说明这个现实世界的创新,创新是从内在自发出来的,是一种自然发生出来的东西。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人的存在不止是天地间的,而且具有生生不息的潜能,故我用generative being 来表述,也可以表述为creative being,即是创造的存有,以其独特的方式创生了人的存在。
    他自我解释说:我讲本体存在,可以表达为一个过程,比如从宇宙创化,从生命创化,从人的创化,语言的创化然后到一个哲学体系的创化,其中包括了知识,也包括了宇宙意识、生命意识、人性意识,也包括了人的心灵活动,以及人的价值理念。
    所以他还说,我说的这个本体,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关键在于它是一个整体的发展的具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存有。
    “无极而太极”,也就是说,“本”具有一种创造性的意识,“无”不是虚无的“无”,而是创造性的“无”,所谓前本体状态,它本身要形成一种具有生命的存在状态,而这种状态需要一种内在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引申出来的一个世界,慢慢就具有一种体。体就客观讲,就是一种时空物的存在,假如没有时空物的存在,我们就不知道什么叫体。
    4、归本于中庸
    成中英认为,“我的本体”,在更深层上讲是指我和世界形成的一体,那个本体是包含着我和世界的,当然也包括现在主观的自我。但我说世界的本体,或说天地的本体时,就是在指根源,由根源发生事物的存在,当然也不排除人的存在。所以我的本体跟世界的本体最后都统一在一个最根本的本体概念,我的本体就是世界的本体,世界的本体就是我的本体。但我的本体不是陆象山说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也不是孟子说的“万物皆备于我”,虽然有这个意思在里面。更接近我的意思是中庸的“成己”以”成物”的至诚之道。
    总的说,成中英的哲学像是归本中庸。本体是具有根源意义的出发点。
    5、仁的直觉
    在2013年深圳的新儒家会议上,成中英提出,牟宗三先生讲智的直觉是有局限的,应该讲仁的直觉。我当时就指出,这是非常好的意见,因为讲仁的直觉,才是宋明儒学的真正传统,讲智的直觉是把儒学哲学化的歧出之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