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东汉名臣杨震(2)


    东汉的皇帝多不寿,继位者多为幼帝,遂由太后临朝称制,执掌朝政。太后年轻,缺乏经验,外戚和宦官干政的祸乱常由此而生。其中,邓绥算是比较贤明的一位。她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孙女,自幼聪慧好学,选入宫后先为贵人,颇有贤名,后和帝立为皇后。和帝死,幼子殇帝继位,殇帝2岁夭折,于宗室中选立刘祜,是为安帝。安帝年少,邓绥仍临朝称制,直至41岁病死。在她执政的20年间,虽天灾外扰不断,但在其兄邓骘等贤臣的辅佐下,多能妥善处理,杨震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步进入朝廷中枢的。邓绥死后安帝亲政,杨震的悲剧也就开始了。安帝刘祜少小聪明好学,入宫长大后却多有不德,邓太后很不满意,这可能是她长期不让安帝亲政,而且不惜严厉处置劝她归政者的重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她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天下的雄心。安帝亲政后表现昏庸,突出的是宠信早年抚育和保护过他的乳母王圣及其女伯荣,亲近和重用宦官李闰、江京、樊丰、刘安、陈达,以及皇后兄阎显、帝舅耿室等奸佞,这些人互相勾结,胡作非为,扰乱朝政。其时杨震先任司徒,后任太尉,此二职与司空共称“三公”(或称“三司”),都是德高望重者担任,但职位虽高,并无实权,诸事都得听命于真正掌握朝政的“内廷”。杨震虽没有实权,发言权还是有的。汉代有臣子上疏直言,皇帝不怪罪的风气,而天颜难测,上疏直言既要有忧国忧民的心胸,更要有不计后果的勇气,杨震两样都有。《后汉书·杨震传》详载了他的多次奏疏,那真是披肝沥胆,直言无忌,比后世有名的谏臣魏征、海瑞毫不逊色。当然,他是寄希望于安帝的悔改。但安帝沉溺于其左右的巧言令色,对杨震的忠言只当耳边风。杨震执拗得很,安帝做的糊涂事不断,他的亲信做的坏事不断,杨震的奏疏也就不断。
    最先令杨震忧虑的,是安帝对乳母王圣和其女伯荣的过分宠爱和纵容。他在奏疏中说,当今古人提倡的“九德”还不稳固,就“嬖幸充庭”;王圣虽有奉养皇上之功,但赏赐已经过多,而她不知满足,还勾结宫外的人扰乱天下。疏中希望安帝“绝婉恋之私,割不忍之心”,遣出王圣母女。安帝不仅听不进杨震的忠告,还将这份奏疏交给王圣母女看。她们从此对杨震衔恨,愈加骄横跋扈。伯荣同已故朝阳侯刘护的再从兄刘壤私通,刘壤娶她为妻,安帝竟让刘壤袭了朝阳侯的爵位,还让他当了侍中,这是个能亲近皇帝的官职。杨震又赴阙上疏。疏中说已故朝阳侯刘护的亲弟还健在,却让再从兄袭了爵位,刘壤又没有立过战功,皇上这样做完全是因为伯荣的缘故。这不仅有违“无功不封,无德不爵”的祖制,也不合经义的要求,使得行人喧哗,天下不安。疏中直截了当地希望安帝“鉴察既往,遵循帝则”,也就是规规矩矩当皇帝。安帝看了还是不理不睬。鉴于杨震的声望,也许还为了笼络杨震,安帝让他当了太尉,也就是“三公”之首了。这并不意味安帝有所改悔,他同时封王圣为野王君,让伯荣代他赴各地巡祝,所至之处,连在封地的诸侯王也迎送侍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