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乡村教师缘何成了“香饽饽”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3:11:40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图语:新铺中心小学邓老师】 “以前我们部门每年都能收到五六十份乡村教师要求调动的申请书。现在反过来了,最近几年收到不少城区的教师希望调入乡村学校的申请书。”蕉岭县人事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新铺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介绍,2015年该校计划新招10个教师,竟吸引了120多人前来报考,乡村教师成了“香饽饽”。 曾晓娴是梅县区畲江镇一所乡村小学的年轻教师,对于为什么选择做乡村教师。她说,除了教师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以外,近几年待遇和福利的提高也是一个促使她“下乡”的原因。 不光是年轻人更愿意走进大山,派往山区支教的老师也不想走了。邓鸿斌是梅县高级中学在梅兴中学支教的一名教师。他告诉记者,虽然乡村学校的工作环境比城区学校差一些,艰苦一些,但是乡村学校的办公环境在一步步改善,乡村教师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了,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同事都希望可以有机会到乡村支教,甚至留下来。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今年9月份,梅州提出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其中,教育均衡是一项重点工作。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困境,在梅州竟然反过来了。一提起乡村教师,不仅城里的老师满是羡慕,连公务员也很是羡慕。 缘何梅州乡村教师成了就业“香饽饽”? 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张柳青 通讯员 吴小彦 陈晓光 温锡良 1秘诀 教师待遇提升了 这些年来,与梁国良共事过的50多位老师陆陆续续申请调离或辞职,由始至终坚持在梅兴中学的老师仅剩下6、7人。自岗位津贴方案实施以来,学校便再也没有老师申请调往城里了,反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想要到乡村学校教书。“国家政策实施,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每周一早晨,梁国良从梅县区中心出发,驱车25分钟,沿近30公里蜿蜒的山路来到与兴宁市交界的南口镇梅兴中学开始一周的工作。今年是梁国良在这所乡村学校任教的第29个年头,从普通教师到副校长,从每月68元的工资到如今增了百倍,从刻钢板准备教学资料到电子书材料,从手握粉笔吸粉尘到使用现代化电教平台,梁国良见证着梅兴中学的发展,也见证着梅州乡村学校的蜕变。 “我当老师的第一个月工资只有68元,29年增加了百倍。”梅县区梅兴中学副校长梁国良说,2007年,梅兴中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是1600元左右,今年10月份,梅兴中学教师的平均实发工资已经达到6000元左右。 按照《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县(市、区)不低于人均每月700元的标准确定本地山区、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原则上,在距离县城10—25公里的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发放标准不低于人均标准;在农村学校工作10年以上,或在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且受聘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岗位,或在距离县城25公里以上的农村学校工作3年以上的,发放标准不低于人均标准的160%;其他在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工作的,发放标准不低于人均标准的60%,具体发放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这些年来,与梁国良共事过的50多位老师陆陆续续申请调离或辞职,由始至终坚持在梅兴中学的老师仅剩下6、7人。自岗位津贴方案实施以来,学校便再也没有老师申请调往城里了,反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想要到乡村学校教书。“国家政策实施,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 2秘诀 教育资源优化了 蕉岭县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进乡村学校执教,今年就招了45个新教师,除了填补退休教师的空缺外,也是为了保持各年龄段教师不断层,逐步解决蕉岭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由于近年来乡村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年轻教师也更愿意扎根山区了,此举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从前因为资源少,乡村教师水平普遍不高,如今一系列的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提升自己的水平。”半路出家教音乐的丘艳荣开始潜行研究小学音乐教学,通过在网上自学和参加国家、省、市、县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教学风格。丘艳荣发现乡村里的孩子音乐教育普遍处于随意教学的状态,几年的学习下来连乐谱都看不懂,在教学上她便侧重于教会孩子识乐谱、赏音乐,甚至尝试让孩子们编写乐谱。在课堂上,丘艳荣用旋律做指挥,编写了“坐好歌”、“提问歌”、“下课歌”等歌曲让音乐成为课堂上主要的交流方式。“乡村教育也要做到精品化,让乡村的孩子不与城里的孩子脱轨。” 提升乡村教育的核心在乡村教师。 为了优化城乡教师配置,近年来梅州不断完善县域内城乡学校对口帮扶、校长轮岗、教师支教等机制,引导城区教师以支教、挂职等形式到偏远山区任教,组织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对一帮扶,实行教学常规管理一体化、教育信息和资源共享、统一调配师资、共同设计和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用交流的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入乡村。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近年来,除了国家级的国培计划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梅州还积极组织市、县级老师专科培训,组织乡村教师到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跟岗培训和农村教师置换培训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同时,针对术科教师紧缺的问题,通过加大美术、音乐等农村紧缺教师招聘力度,并定期组织在岗教师参加这方面的培训提升专业水平。 在提高乡村教师工作积极性方面,从工资待遇、社会保险、教师补贴、职称评聘等方面,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遇。此外,职称改革也是一个重要指向,逐步修订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能够激发农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积极性。城乡教师交流也双向打通,不仅“送教下乡”,也要让乡村教师有机会进城,在城区的学校交流任教,在实践中提示教学水平,开阔视野。 据蕉岭县教育局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蕉岭县每年都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年轻教师进乡村学校执教,今年就招了45个新教师,除了填补退休教师的空缺外,也是为了保持各年龄段教师不断层,逐步解决蕉岭教师老龄化的问题,为乡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由于近年来乡村教师待遇大幅度提高,年轻教师也更愿意扎根山区了,此举收获了不错的效果。 3秘诀 教育硬件不落下 梅州市打算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做好数据收集、整合资源等工作,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此举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是个巨大的变革,能够实现“足不出村”尽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乡村教育落后、信息闭塞的情况。 “我们学校只有这几个最简单的乐器,远远不够,我一直想教会孩子们一种乐器,可惜没有这个机会。”蕉岭县上潭镇上村希望小学的音乐老师丘艳荣看着一个小菜篮里装的几个小乐器对记者说。她的愿望就是能够让山里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可惜学校的资源有限,孩子们不能接触到更多的乐器,只能在课堂上学习简单的乐理知识。目前乡村学校在图音体方面的教具、场地等的不足让学生在这些科目上比城里的孩子差了些,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不仅是教学资源、场地的不足,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情况,特别是美术、音乐、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不足,学科的专业化比例较低。不少乡村学校此类科目都是由其他科目老师代教,教非所学比例过高,由于教师在专业知识上的先天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存在农村教师包揽所有科目的“包班”现象。虽然一个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是跨学科超负荷工作令这些农村教师疲惫不堪。“那时候乡村学校的老师资源十分缺乏,不少学校实行教师全包制,他可能语、数、英、图、音、体都得上。”2009年,瑶岭小学兼并至上潭镇上村小学,丘艳荣开始专职教音乐。“学校能上图音体的老师还比较少,我就转岗做音乐老师了。” 硬件方面的不足一直是阻碍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校园校舍的建设、电教平台的添置、运动场地规划等都需要大把资金的投入,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同时也可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共同为乡村教育发展推波助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还有一个关键就是信息化建设,梅州市打算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做好数据收集、整合资源等工作,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此举对于乡村教育来说是个巨大的变革,能够实现“足不出村”尽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变乡村教育落后、信息闭塞的情况。 不过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梅州一直在努力缩小城乡的差距。如今,一些乡村学校安装了电教平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也能够共享网上名师的教学资源了。教学条件变好了,乡村学生也能享受到城里孩子的待遇了,乡村教师也有了更为舒适的教学环境,而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不仅提升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也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走进山里扎根基层。 记者手记 打好“组合拳” 让山区儿童上好学 留住乡愁是个美好的愿景,然而乡村教育是“乡愁”痛点之一。如何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使其滋养乡村生态、促进教育均衡,是摆在多地行政部门面前的难题。今年9月份,梅州提出创建“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教育均衡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于山城的梅州来说,城乡教育的均衡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教育大市,梅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成绩不容小觑,但其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一是,乡村教师普遍存在结构老龄化的问题。据统计,梅州市乡村小学教师45岁以上的占了45%左右,初中教师45岁以上的也占了21%。这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往往现代教育技能较低,虽然有了电教平台,但设备使用率较低,且老教师的工作创新性不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依然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且令人担忧的是当这些老教师退休以后容易出现教师断层的情况,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除了乡村教师困境外,学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少农村学校出现了“空心化”现象。许多的农村小孩跟随父母进城,从而导致城镇学校学位紧张。而乡村学校却没有学生来上课。在蕉岭县盛顺纪念小学里面,记者看到一个班只有十多个学生在上课,空荡荡的校园里回响着几个孩子的稀疏读书声。徐小山校长告诉记者,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城镇化,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但是剩下的孩子的家长们又不愿意学校撤并,所以学校只能这样维持下去了。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乡村学校的学生有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由爷爷奶奶照顾,常年到头见不到父母一面,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性格缺陷。新铺镇中心小学的邓淑娟老师告诉记者,在她的班上就有20多个留守儿童,接近班级人数的一半,在课外时间她总是竭尽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会帮她们扎小辫子,经常去他们的家里坐坐,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他们多一些的关心。”在农村的学校,教师不仅“传道授业”,更需要扮演“父母”的角色。 乡村教育所面临的几大困境,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并不是孤立存在。解决这些困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打好“组合拳”,为农村教育更光明的未来注入新的改革动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农村教师住进城区周转房
- 下一篇:杭高教师费红亮:努力为学生打下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