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师道尊严 >

姜萍:乡村教育的一盏明灯


    
    【图语:姜萍】
    无怨无悔,奔波在“长征”路上
    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市师范学校的姜萍,被分配到道里区太平镇成为乡村教师。从此,从太平镇到先发村的10里乡村路上,每天都有一个青春的身影行色匆匆。无论风霜雨雪,还是闪电雷鸣,都不能阻止姜萍如钟摆一样准时的脚步。
    后来她把家安在了顾乡新华小区。市区到太平镇约40公里,到华美小学45公里,一天的通勤里程合计90公里。姜萍像开玩笑似地统计过,她每月的通勤里程1800公里,一年的总和就超过了红军长征的二万五千里。她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形容自己:“不在长征就在长征的路上。”
    为保证早七点前到校,在2011年9月份有通勤车之前,姜萍必须常年在早晨5:15准时赶往335路公交车站台,经过80分钟颠簸和煎熬到达太平镇,然后再骑摩托车赶往学校。摩托车快,也容易出事。一天下着小轻雪,摩托车在拐弯处滑倒,姜萍的胳膊也骨折了。有时胎扎了,她只好把“死沉死沉”推到学校,又急又累直掉眼泪。最难的还是近几年,姜萍的腰椎发生严重病变,右腿经常软弱无力,还时常伴有难耐的“戏痒”感。每当病情发作时,右腿真正成“拖后腿”,上下台阶只能先迈左腿,然后将右腿拖上来。
    这样的“长征”路,姜萍已经走过22个年头。20多年来,姜萍只请过三次假,姜萍说,只要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一切不快都会烟消云散。 
    全心全意,坚守在三尺讲台
    要想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就必须不断苦心思变,努力找到一条适合农村教育的教学方法。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行为散漫,但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不乏想像力,只要有适宜他们的教学艺术,他们同样可以与城区孩子一样全面成才。
    乡村小学教具匮乏,姜萍尝试制作。将拼音的声母和韵母制作成连接的卡片,通过声母和韵母流动转换,让学生们“新奇”地看到“他们”是怎样拼在一块的。然而,时代总是在进步,2007年,姜萍一狠心,花4000多元钱买了台笔记本电脑。用电脑制作好课件,孩子们挤挤碴碴地围着电脑,神奇的电脑世界,共同打开师生们的视野。
    动脑、动手、多实践,苦干、巧干、抓紧干、拼命干,多年如一日、一日似多年,姜萍教学艺术经历多方检验,获得多方认同,渐渐有了名声。太平镇凡是有示范课,就不能缺少姜萍的课堂。道里区凡是有竞赛,太平镇必须要派姜萍应战。
    至诚至爱,重复着昨天故事
    学生李洋突然晕倒,家里没有电话,无法与其父母联系,姜萍干脆背上李洋,十步一停五步一歇,她硬将这个半大孩子背到家,感动得家长不知如何是好。
    范永韬家境贫寒,患病后住进了医院,姜萍下班后就到医院,送去医药费,还买点儿滋补品,范永韬家长感激得连连鞠躬。
    康帅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父亲和他仅靠几亩旱田维持生活,姜萍经常为孩子解决通勤费、给孩子买衣服、买学习资料。
    周佳昕是个留守儿童,嫉妒心特别强,姜萍一表扬谁她就不高兴。姜萍深知这样的性格十分危险,但她没有正面批评,而是巧妙地对周佳昕渗透:“老师发现你特别要强,每次我表扬其它同学都感觉到你要赶超他们,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成功。”“忽悠”过后,小佳昕果然有些转变,姜萍便及时鼓励她,特意在她生日送上礼物,终于使孩子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突出出来。
    从教20多年来,姜萍每学期都自己花钱,给学生买学习资料、购买小奖品,及时表扬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这笔支出,从最初的十几元钱,已上涨到现在的1千多元。姜萍戏称:“使小钱儿办大事儿。”花样翻新的奖励和奖品,不断夯实着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乡村教室里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戒骄戒躁,本质还是教书人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姜萍也从未想过,有一天她本人境遇也会因为“知识”而不同。考函授大学,太平镇去了“两桌”老师,考上的只有姜萍。更有许多令她意外,甚至寝食不安的,是目不暇接的荣誉——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师德先进个人、省巾帼建功标兵、省骨干教师等;哈尔滨市劳动模范等。
    面对荣誉光环,姜萍常常有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谦卑。而面对学生及家长们依赖的目光,她心中就会燃起奉献的冲动。所有的荣誉只能说明过去,而唯有教书育人的事业才能永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拒绝一次次返城的机会,依然如故地行进在通勤路上;面对熟悉的教材,一如既往地设计教学预案;根据变化的学情,一丝不苟地探索教学艺术。姜萍的心早已植入农村教育这片沃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姜萍那看似病弱的身躯迸发着巨大的能量。
    扎根农村教育,把全部的爱奉献给农村孩子的坚守精神成就了一个充满大爱情怀的姜萍。尤其是作为头顶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等诸多光环的姜萍,要想省却这每日奔波的通勤路,要想到城区里一个离家近点的学校教书,她应该容易做到,但是她没有选择离开乡村学生,而是不断履行执着她的乡村教育之路。如今的她依然一如既往地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