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古代的成年礼


    古代的成年礼
    【成年礼】
    一个人,当他逐渐走向成熟,脱离了亲人的养育、监护,承当起了所在集体和社会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在这个时候,人们又要举行一系列的礼仪,来纪念当事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这种礼仪就是成年礼仪。
    成年礼仪是人生礼仪中最为重要、并且具有多重特性的礼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实行的笄礼。男子20岁行加冠礼,女子15岁行加笄礼。
    【历史渊源】
    远古氏族社会时代,曾流行过一种“成丁礼”。
    氏族中的未成年者,可以不参加生产、狩猎活动,也不必参加战争,氏族对他们有哺育和保护的责任。但在他们到达成人的年龄后,氏族则要用各种方式测验其体质与生产、战争技能,以确定其能否取得氏族正式成员的资格。
    断发、文身和拔牙、凿齿都是表示成年的标志,这是母系氏族社会“成丁礼”的遗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丁礼在绝大多数地区都消失了,而中国的儒家看到了它的合理内核,将它加工改造为“冠礼”,作为人生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男子冠礼】
    [加三种冠]
    冠礼的主体部分,是由正宾依次将“缁布冠”、“皮弁”、“爵弁”等三种冠加于将冠者之首。 
    缁布冠实际上是一块黑布,相传太古时代以白布为冠,若逢祭祀,就把它染成黑色,所以称为缁布冠,这是最初的冠。冠礼先加缁布冠,是为了教育青年人不忘先辈创业的艰辛。
    其次是加皮弁,皮弁的形制类似于后世的瓜皮帽,用白色的鹿皮缝制而成,与朝服配套穿戴,地位要比缁布冠尊。
    最后加爵弁,“爵”通“雀”,爵弁所用质料与雀头的颜色(赤而微红)相似,故名。爵弁是协组国君祭祀等庄重的场合戴的,地位最尊。
    三次加冠,将地位最卑的缁布冠放在最前,地位稍尊的皮弁在其次,而将爵弁放在最后,每加愈尊,是隐喻冠者的德行能与日俱增,所以《冠义》说:“三加弥尊,加有成也。”
    [身份不同席位不同]
    加冠之前,三种冠分放在三个竹器中,由三位有司捧着,从西阶的第二个台阶依次往下站立。
    加冠者在堂上有专门的席位,其位置因身份的不同而不同。
    嫡长子的席位设在阼阶之上,庶子(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异母兄弟)的席位在堂北偏东的地方。堂的面向都朝南,堂前有东、西二阶,东阶供主人上下堂专用,所以称为主阶,也叫阼阶;西阶供来宾上下堂,所以称为宾阶。
    《仪礼·士冠礼》说:“嫡子冠于阼,以著代也。”“著”是彰显的意思,“代”是替代,阼阶之上是主人之位,让嫡长子在此加冠,意在突出他将来有资格取代父亲在家中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