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师道尊严 >

聂建国:坚守三十年土木强国梦


    
    【图语:聂建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聂建国从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科研教学和推广应用工作30余年,有力促进了组合结构从构件层次向体系层次的提升,推动了组合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他的研究成果被直接应用于建筑、桥梁、特殊结构和加固改造等领域的100余项工程,覆盖24个省、市、自治区。其成果被8项国家及行业标准采纳,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出版教材3部、专著2部,是我国大陆地区在结构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SE-ASCE上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获首届和第二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奖,中国钢结构协会首届钢结构杰出人才奖,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荣誉。
    自主创新,以解决中国工程技术难题为己任
    聂建国坚持“不唯书,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的信念。他认为:“结合国情做研究和解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难题是科学家尤其是工程技术专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主创新”和“解决中国问题”是聂建国从事科研教学秉持的准则,也是他对学生的期望。他希望学生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通过带领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对于在国内从事本学科研究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同时,聂建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聂建国经常强调,学生毕业后要能做到“四个不一样”: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不一样”,评价工程问题的观点“不一样”,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不一样”,展示科研成果的风格“不一样”。
    强烈使命感的背后,是聂建国30年来的专注与坚持。聂建国每天8点以前到办公室,晚上11点离开办公室,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大都如此。“时间对于每个人是相同的,但每个人对待时间却不同。”聂建国说。许多人问聂建国整天待在办公室枯燥不枯燥,他回答一点都不枯燥,并且很快乐,因为他深爱自己的专业。
    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科研团队
    聂建国要求学生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做一流科研,出一流成果,做学术精品”,“多留精品,少留遗憾”。学生在做试验的过程中,他要求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理论分析严密准确,写论文要反复修改,文献资料引用要真实客观。正是源于对卓越的追求,才有他所带领团队在学术界和工程界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聂建国研究团队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在每个大型试验项目中,所有研究生都参加并协作完成,聂建国在试验中边给他们讲解,边启发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聂建国研究团队每周举行一次学术沙龙,交流近期科研进展、难题与困惑,气氛非常活跃,聂建国也借沙龙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近期的所感所想,起到举一反三的引导作用。
    在指导学生科研方面,聂建国注重观察并发现学生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启发他们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因材施教。”聂建国的一个学生,本科三年级想尝试研究,聂建国反复斟酌,精心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小题目,既能培养他的兴趣,又能适合他的知识基础,并且循序渐进帮助他改进提高,聂建国的精心启蒙让学生对科研充满兴趣和自信。
    为学先为人,育人先育德
    聂建国长期坚持在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第一线,培养了一批组合结构专业人才,包括博士20人、硕士45人、博士后18人。他于2003年获清华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2013年再次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连续4年被研究生推选为清华大学“良师益友”,2013年入选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名人堂。由于聂建国在教师队伍中的模范表现,于2013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对于人才培养,聂建国有他的独到理解:“培养学生首先要从‘为人’开始,‘为人’才能更好地‘为学’。”从学生刚踏上科研之路起,聂建国就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感悟告诉他们:“要学会感恩,感谢曾经在人生各个阶段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也要清醒,充分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他以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了良好榜样,作为知名学者,聂建国始终非常谦逊,对学生十分关心,经常主动与学生聊天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是学生们公认的良师益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