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从“体知”看人的尊严(提纲)


    美国  杜维明
    Abstract:The present writer tried to build a new theory on man with modern significance.The new theory can explain that man is animal who has sympathy,can make rational thinking,has intelligence and can link up with God,i.e.man is,of aU creation, the spiritual intelligence.The dignity of man lies in this.
    孟学中的四大课题:人禽之辨、夷夏之辨、义利之辨和王霸之辨明确指出人的本质、文明的特色、道德的根源和仁政的价值是儒家的人文精神所不可或缺的面向。孟子标出四端,从侧隐、羞恶、辞让和是非之心开展仁义礼智的根本德目,为儒家的人文精神提供了“身心性命”之学的基础。本文的目的是以“体知”为切入点,对此基础的哲学理据作一初步的诠释以说明人之异于禽兽的“几希”正是人的尊严所在。不过,本文并非解读孟学之作而是从孟子心学出发尝试着建构一个具有当代意义的人论。
    一、感性的体知
    以身体的感性觉情为线索,具体阐释为何眼耳鼻舌触各种感官所体知的经验是人伦日用间不可消解的“神圣”作用。虽然,目明耳聪(特别是听德)在儒家修身传统中具有特殊地位。礼乐教化对身体的各种感性觉情都予以重视。六艺正是从整体出发陶养童蒙全副性情的教育蓝本。
    二、理性的体知
    心的统摄和综合作用不必是对治感性的控制机制。能“思”的心官是通过升华而非排拒感性而达到内外交养的自知自澄。“大体”之所以大正因为求得的“放心”可以推己及人使得感性的资源(如“不忍”)逐渐推展(亲亲、仁民、爱物)以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地。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并非神秘主义而是可以证验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心量,惟圣人才真能“践形”在此方有实义。
    三、智性的体知
    体之于身的感性和验之于心的理性为智慧提供了宽广的经验基础。正如理性必须反复于感性之中以展现其多姿多样的性格(道德理性、知识理性、审美理性、工具理性、沟通理性、合理性),智慧所象征的灵觉不是孤明而是积养深厚的自得之趣。
    四、神性的体知
    从身体到心知,到灵觉都是一气贯穿而不是单线的否定和提升。心知不离身体而灵觉又和心知及身体紧密联系,其中的辩证关系是在层层限定而且层层破除限定的过程中建立的。举例而言,听德是听之于身,听之于心,听之于灵,听之于神的“综合创新”。根据这一思路,“尽心知性知天”是感性、理性、智性和神性四层次的体知通过交互滋养所获得的结果。
    从感性、理性、智性和神性来理解体知是说明人为万物之灵的一个渠道。具体地说,人是有同情心,能够进行理性思维,具备灵觉而又可以沟通神明的动物。人的尊严即在于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