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与管理 > 儒家治要 >

弟子规管理智慧的“魔法秘笈”


    《弟子规》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传承。从民族经典文化、执行力、管理技能、员工心态教育等方面对《弟子规》讲解,指导学习做人的道理,教育勇于承担责任、聆听践行圣贤的教诲,踏实做事、诚实做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近日以来,环日集团员工每天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进行《弟子规》的学习和背诵,并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展开讨论。他们纷纷表示:“学习《弟子规》受益匪浅,使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行为规范,并开始注重自个人行为品德规范,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学会了如何孝敬长辈、以诚待人等并迅速的融入到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
    谈到花重金组织学习《弟子规》的意义时,山东省人大代表、环日集团董事长潘书昌说:“对于企业来说,《弟子规》的学习,可以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举止,对于企业员工综合素质与做人理事的提高是很好的读本,学习《弟子规》其实是学习两件事,第一件就是如何做人,第二件就是如何做事。我们是一家民营企业,在2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我们的经历一直在证明着“做事先做人”这句名言的价值。企业之所以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重视经营道德和管理规范,得到社会和用户的认同才生存发展下来的。这些年通过我们的努力打拼,企业先后获得“山东省诚信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多种荣誉称号。我们用守信赢得了荣誉、用信誉赢得了市场,从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学习《弟子规》使大家认识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用它来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今后,我们将把《弟子规》纳入企业管理范畴,按照要求身体力行,规范自己、规范员工,用《弟子规》的行为规范带动身边的每一位员工,从而达到构建团结协作、和谐共赢型企业的目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文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列举出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共1080字,360句,113件事,本质上是给我们提供了113个回到精神家园的入口。中华民族的古传统是向“内”寻找幸福,因为幸福就是我们“本身”,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向“外”看,那束天生的打量幸福的目光,已经永久睡眠。正因为这种向“内”寻找幸福的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和灿烂,也造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基本的社会稳定和安宁。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推行《弟子规》的意义所在。
    《弟子规》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企业总感觉员工的职业化不够,而职业化的前提是人的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弟子规》就是企业管理的良方,是领导主管、员工生活处事的行为指导,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力行落实《弟子规》,确实可以让企业兴旺,家族不衰,企业家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弟子规》蕴含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文化最高道德和行为的观念的集中体现,将《弟子规》思想精华引入企业文化,能够给予新时代企业文化更多的传统养分。《弟子规》中的每一条每一款,几乎都是为打造企业和谐文化量身定做的。
    《弟子规》完全可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企业通过学习《弟子规》,将其优秀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促进企业文化生根发芽,从而带动社会经济社会良性、和谐发展,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谭老师的指导下,一些受训企业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活动与舆论宣传相结合、与提升职工素质相结合、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所谓“弟子规”就是指导“学生的规矩”,“学生的规矩”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学生不仅仅是指上学的学生,他不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阶段,而是贯彻一个人的一生,这就要大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人是需要修理自己的,人生是需要保养的,保养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弟子规》就是用来修理、保养自己的最好教材。希望各位在座的“90后”大学生能够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知学行传”,用优秀传统文化去武装自己的头脑,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面、价值观,并进而指导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真正做一个“知行合一”的大学生,真正使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
    孩童时的家庭教育即发蒙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的很多心理和行为习惯是自小养成的,一旦成为第二天性,就很难改变。而之后的企业教育也非常重要。虽然这时候人已,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性格习惯和心理判断模式,以及较为独立的行为倾向;但任何一个企业都具有特定的制度规范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乃至更深层次企业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人的心理和行为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在一个良性的企业文化的打磨下,可以得到矫正和重塑;反之一个健全人格和品性优良的人,到了一个不具备良好企业文化的环境中,也可能受到打磨而使得心理和行为出现偏差,由此可见企业教育的重要性。
    《弟子规》普及开大约只有十年时间,他的普及显示出非常独特的轨迹,首先它是由进入中国的世界一流的外资企业引进的。最早进入中国跨国公司的执行官都是华人,他们进入中国大陆,带着非常先进的管理理念来中国投资,但是他们发现,我们这里的年轻人和他们熟悉的年轻人不一样,家族观念不强,对父母的态度淡漠,由此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够,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够,跳糟成为中国大陆最频繁的事。他们招了很多的大学生,培训了半天,可人跳糟了。十年前,有几位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企业家引进了《弟子规》,要求员工读《弟子规》。他们发现读后的员工有了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秩序感、上下等级感,对传统的尊重比一般孩子强——由此传到了与外资企业合作的国有企业、中资企业。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希望通过号召企业职工学习《弟子规》,而推动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
    《弟子规》“孝悌”篇讲对亲孝对组织忠;“谨而信”篇讲商业戒律;“泛爱众”篇讲团队管理;“亲仁”篇讲心性修炼;“余力学文”篇讲学习型组织。《弟子规》表面看似简单,其实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为依托,背后蕴含深刻的商业思想。“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通过孝道教育打造企业感恩文化;“泛爱众,而亲仁”,《弟子规》通过仁爱教育打造企业和谐文化;“凡是人,皆须爱”,《弟子规》通过换位教育打造企业宽赎文化。谭老师总结了《弟子规》培训作用如下:
    1、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转向“自律”;
    2、增强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更具责任心;
    3、提升对企业的归属感、忠诚度和对事业的使命感;
    4、培养员工的同情心和仁爱心,增强员工互助协作精神;
    5、解读中国儒学根本经典《弟子规》,打造企业战无不胜的卓越团队;
    6、净化人心、启迪心灵,使员工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养成员工的虔敬之心,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作为人生价值的体现。
    多年来,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一直致力于在交通、保险、银行、通讯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窗口中推行《弟子规》诵读活动,其后又有民营服务企业自发加入。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在服务窗口率先启动《弟子规》的员工培训,能促进企业和谐,营造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就拿培训过的中国人寿来说,他们的负责人反映:接待咨询的客户服务部突出“谨”篇,向客户推介保险理财产品的外勤则首重“信”篇。具体说来,谭小芳老师认为,弟子规管理智慧主要有如下九点启发,简称为弟子规管理智慧的“九阳神功”——
    1、弟子规与员工日常行为规范
    《弟子规·谨》是分叙的第三部分,主要是教育孩子学会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日常点滴中培养细心、耐心,从而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未来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人。这部分的内容亦适用于企业,提醒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日常行为细节,自觉遵守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做一个个人基本素质较高的有教养的员工。
    《利未记》中有这么一句话:“至圣者说,如果你点亮我的灯,我就点亮你的灯。”身为管理者,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弟子规》给出答案,员工和企业是相互的。你光明,企业就不会黑暗;你温暖,企业就不会淡漠。这个“你”,有管理者,有员工。
    《弟子规》中说道,“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在企业里,工作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服务。但是,我们却总习惯于过度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满足,而罔顾其他。对管理者而言,主其事曰“管”,治其事曰“理”。概而言之,管理者要约束、管辖得合理,且有条理。那么,管理者对待下属员工时,就以己之正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像我们熟知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示范效应。管理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都有示范的效果。《弟子规》又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好的管理者聚拢人心在于德行,员工自然信服。
    2、弟子规与员工品德修养
    《弟子规·信》是分叙的第四部分,接着讲做人的道理,教育孩子不要讲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轻易许诺,因为这很容易养成坏毛病;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飞短流长造口业(人我是非的不恰当评论)。教育孩子不要与人攀比,要重视自己品德、学问、才能技艺的学习和培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养成良好的节操;如果不小心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去承认,并且努力改掉它。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世界的索取不再能被简单地满足,开始对外物无休止的追逐。名誉、金钱、权利好像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似乎成为社会的一种“常态”。人类逐渐偏离了最原初的天性,并渐行渐远。在企业中,也不外如是。因此,管理的第一步就是重拾遗失的美好品格。《弟子规》的宗旨就是以德育来塑造人的品格,从而学会为人处世。
    从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也很有现实意义,是在提醒员工要加强个人修养,要在个人品德才能的提升上不断努力,清醒而正确的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坚决拒绝邪门歪道的诱惑。由于物欲的膨胀,大多数的企业中,往往夸大“经济人”的特质,而慢慢丢失做为“社会人”的品格。《弟子规》恰好可以为员工补“情”,使员工成为有理性,且有人情味的“知书达理”的员工。
    《弟子规》是道德教育的楷模和浓缩,是我们做人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何做人,而且要做好人,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人,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所追求的。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对这一理念,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做出了不同形式的诠释,当然也形成了我们今天风姿多彩的社会面貌,同样也带来了种种的社会弊端和日趋尖锐的普遍问题。
    社会上也不断涌现出大批有识之士作出各种精辟的论述和指导,然而最终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有过苦闷,也有过迷惘。冷静思索,才发现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智慧结晶。《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的精髓,首当被推上时代的前沿,成为我们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方针。
    3、弟子规与交际处事
    《弟子规·泛爱众/亲仁》是分叙的第五第六部分,说教育孩子要培养物胞我与的宽容心胸的,要学会爱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善待他人。这第五部分亦适用于企业员工和上级领导自省,重要的不是权势,而是个人的品德、才能,要学会关心爱护同事,爱护下级,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第六部分讲人是有区别的,同样是人,可是良莠不齐,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各有不同。
    谭小芳老师认为,大多数人都是跟着流俗走,而仁慈博爱的人毕竟是少数,这样的人往往身正行正,特立独行,如果能够接近他,向他学习,那么过错就会减少,品德就会增长,反之,接近小人,就会堕落,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部分对企业员工同样具有警示作用。
    4、弟子规与诚信经营智慧
    “首孝悌,次谨信”,企业的经营智慧,不是小花招,而是大胸怀。在这里,谭小芳老师先与您分享一个《论语》里面的经典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个条件了。孔子回答,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子贡说:老师,三条太多了,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条,你去掉什么?孔子说:去兵。子贡说:老师,如果还要去掉一个,你去掉哪一条?孔子说:去食。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论述,社会、家庭无不如此,而应用到企业之上,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在于,是市场逼着你降价,而后被老百姓唾弃,还是主动让利老百姓,赢得市场的民心?地产老总们,你们必须做出决策。毛泽东用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深情的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当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背离人民愿望的时候,有没有企业家敢于站出来,创建老百姓买得起的房子呢?当下社会中的各种“不诚信”,如“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诸多散失了道德和法律底线的事件,在反省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原因之后,又进一步指出,要想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除了在法律上严厉打击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
    5、弟子规与人本管理
    儒学作为古代的治国理论与西方的现代管理显然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立论、宗旨、方法和目标,但是作为管理的理论,也有许多共通的原则和规律。“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它始终关注的是人,重视人的现实价值、现实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的慰藉,进而关注社会是否和谐。西方现代管理学研究的重心,是如何调动和激励职工的积极性、认识人类行为的内驱力,从而为资产所有者赢得更大的利润。
    谭小芳老师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量引进了西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在一些企业中运用行为学理论。把“物质刺激”当作唯一的激励手段,奖金挂帅,金钱挂帅,忽视思想教育,忽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人的物质欲望无限膨胀,导致人的行为非道德化,陷入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主义深渊,破坏了个人心理的平衡,从而危害着团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平衡;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管理者、被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益的关键。
    6、弟子规与员工道德
    《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经典读物,最近不少企业在学习,我也接触过很多老板,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但正如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说的一样,企业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学,自己是否在亲自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在做?
    当这些问题问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没时间,做不到”。那我就很怀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推行这种道德教育的初衷,让员工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当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领导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我认为企业很难真正地树立道德准则。
    所以,知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都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尽管寻求专业团队支撑是一种途径,但内部培训才是发展的真正造血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谭老师发现,《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处方面体现得更为精妙。“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谓之华必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弟子规》这本典籍中强调“孝悌”、“忠诚”,不夸张地说,谭老师也带动了一批企业家寻找这样的方式缓解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7、弟子规与制度规范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管理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管理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前面的标题——以礼治企”。
    孔子将古人祭祀礼仪中的“礼”从宗教范畴推广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礼”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茅忠群在感性的“仁爱”基础之上,推行理性的“礼”,即为管理的规范与制度。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运用到国家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学影响的国人,从思想上具备认同的基础,笔者强调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
    《弟子规》其文以孝悌、仁爱、勤谨、信义为核心,列举出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行为规范。《弟子规》共1080字,分别列出113件事情,其核心内容是倡导通过坚持修己爱人达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是人生第一规,是做人的根本!企业总感觉员工的职业化不够,而职业化的前提是遵守企业的制度规范。
    8、弟子规与感恩教育
    《弟子规》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奠定了人的情感基调——感恩、诚信、仁爱。首先,在儒家那里,德行的根本在孝道。“首孝悌”,古人云“水有源,木有本,父母者,人子之本源也”。人立于世的根本在于父母,我们必须感恩。这样在进入社会企业后,才会更加勤勉工作,爱企敬业,因为企业就如同父母,给予你事业生命。
    其次,“事非已,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以信为本。我们讲一诺千金,承诺所载动的是人性的重量。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交换之上,以诚信为基础的。诚信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可塑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带动经济效益。最后,“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仁爱是企业的向心力。人和是企业制胜的法宝,而人和的支点就是仁爱。没有比仁爱更能征服人心,凝聚人力了。
    9、打造学习型团队
    现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一些企业成功了,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其经验作为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但实际上企业管理有规律而无固定模式。《弟子规》中总述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般我们总是误解“学习”的意思,“学习”不但要有“学”更重要的是“习”。大多数时候,企业总是为学而学,而非为行而学,学以致用才能打造学习型团队。
    从“坐而论道”转变为“动而论道”,需要知行合一。方太能成为国内家电行业著名的品牌,除了其商业模式的成功外,其总裁茅忠群运用《弟子规》打造了一个学习型团队,使企业管理在创新上独树一帜。方太在中国企业界,首设“孔子堂”,让员工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在方太的企业文化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是写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中的,并且“人品”在企业管理中居首位。茅忠群认为,任何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如果价值观缺失,是无法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
    任何企业的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文化的铺垫,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弟子规》秉承了儒家的德育管理思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步。自觉地学习,才能修己安人,若每一个员工从身边做起,那么汇聚起来就是一股势不可当的力量。方太打造了优秀文化创造性学习与践行的团队,使企业不但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更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对《弟子规》创造性的学习,改善企业管理环境,一直从未结束。
    总之,《弟子规》中的“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也就是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职场人士做人、做事如果遵守这样的规范,就能够让我们的德业日渐提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