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氏家风家训的意义与影响——专访孔子76代后裔


    编者按:近日孔子76代后裔、曲阜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孔令绍应邀做客省纪委监察厅网站在线访谈,围绕“孔氏家风家训的意义与影响”这一主题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对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问: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孔子故里曲阜时,向全社会释放出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儒学的标志性信号;2014年9月24日,习总书记出席北京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活动,并作重要讲话。在这之后,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展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作为山东,理应走在前列。您的家乡曲阜就深入开展了家风建设活动。首先请您谈谈对家风的认识?
    家风是一个家庭经过世代凝聚并沿袭下来,对其家庭成员有直接影响和心理暗示作用的家庭文化传统。同时,家风也是家庭成员道德素养、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
    问:家风的影响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非常大的,那么,您认为家风是怎么产生和形成的呢?
    可以这样说,家风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没有家庭教育的家庭,是不可能产生成型的家风;没有严格教育的家庭,就不会形成优秀的家风。在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良好的家风只有在一个有较好文化素养的家庭中才能够得以有效地传承。
    问:我们知道,孔氏家族沿袭2500多年,不随朝代的更迭而沉浮,不为统治者的政治变迁所动摇,世代相传,苗裔四布。孔氏家族的家风也成为孔氏族人乃至很多中国人的行为规范。那么,请您介绍一下孔氏家族的家风吧。
    孔氏家族的家风源于孔子。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孔氏家风是在一个文化世家的背景下产生和传承下来的。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承前启后的第一人。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就是关于做人的学问,他第一次为人类社会制定了做人的标准。儒家为人们确立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纲目的人生目标和路径。为此,孔子倾毕生精力进行探索,如何通过对人的教育和启迪达到人性升华,从而让人们在关心自己的同时,也关心他人和社会。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说的“以文化人”。
    孔子把培养人、塑造人作为终生使命。他以身作则,做仁人君子;也期待着、引导着、教化着社会上所有的人成为仁人君子。与此同时,他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教育更是倍加重视,这才有了孔氏家风。
    大家知道,孔子三岁丧父,母亲为了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带着他背井离乡来到鲁都阙里。在母亲颜徵在的精心培养教育下,孔子小小年纪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少年君子和博学之士。母亲去世时,他才17岁。19岁时,他结了婚,后来生了儿子孔鲤。这时候,孔子深深地懂得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他决心像母亲那样,把子孙后代培养好、教育好。
    那是一个静谧的清晨,东方的第一缕阳光穿过树阴,庭院里映射出斑驳的光,这个时候,孔子一个人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这时,小孔鲤又蹦又跳地走了过来。孔子叫住儿子,深情地问他:“儿啊,你学《诗》了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就谆谆教诲儿子:“不学《诗》,无以言。”
    又是一天,孔子一个人站在院子里,这时候小孔鲤又走了过来,孔子又关心地问他:“学《礼》了没有?”“没有。”孔鲤回答。这时候,孔子就说:“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对儿子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却又十分严格。一天,他问孔鲤学习《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了没有,并教育他说,不学《周南》和《召南》就像一个人面对墙壁傻站着一样。
    这就是孔氏家族历史上著名的“诗礼庭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传承,这就成了我们孔氏家族的家风。今天,矗立在孔庙承圣门内的“诗礼堂”就是当年的见证。
    :“诗礼传家”的良好家风,对孔氏家族的后人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孔鲤在孔子的严格教育下,知《礼》明《诗》,通晓儒术,只是先于父亲英年早逝。这时候,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也相继去世,这不禁给了孔子巨大的打击。从此以后,孔子对聪颖机敏的孙子子思就加强了教育。子思不仅“世不废业”,而且继承发展了孔子学说,他与后来他的再传弟子孟子一道形成了著名的“思孟学派”,成为孔子以后儒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那么,从孔鲤到孔鲋,孔家八代单传,人丁稀少,但是家庭教育却严格有加。孔鲋时代,秦始皇兼并天下,焚书坑儒,大肆破坏传统文化。这个时候,孔鲋就敢于担当大任,他把孔子精心整理编纂过的儒家经典藏到自己房子家的夹坯墙中,然而后逃往河南,而后在嵩山隐居了下来,后来他参加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后战死沙场。在接下来的2000多年里,孔氏家族世代赓续,其后代分布中外,遍及八方,却都秉承着诗礼传家的家风,可以说是辈辈出圣贤,代代有精英,比如孔融、孔尚任等等。
    :孔氏家族家风,经过几十代人的精心呵护和培育,如今已经凝聚成根植于齐鲁大地最优秀的家风,堪称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的代表。您能简单谈谈对它的认识以及它的内涵吗?
    我认为,诗礼传家是孔子为我们孔氏后人标出的人生坐标,它是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简单地说,就是既要有文化,又要守规矩。
    关于学《诗》,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文化知识,二是通过学习修身养性。一个人,如果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实现修身养性的目标,具备了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比较健全的人格,可想而知,当他走向社会之后,在他身上辐射出来的那可能就是正能量,这对于社会将是有益的。
    再说“礼”。什么是“礼”呢?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来说,就是内在守规矩,外在讲礼仪。守规矩是对人的内在要求,讲礼仪是对人的外在要求。
    首先是守规矩。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小就要学会自我约束,不能以性所为,我行我素。这个规矩,从家庭到国家都是一脉相承的,在家庭里叫“家规”;在单位里叫“规章制度”;到了社会上叫“秩序”;在政党里叫“纪律”;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就叫“法律”。一个人,在家里都不守家规,很难说在社会上能守规矩,能做好人、做好公民、好职员、好党员、好干部。广阔的社会,是大家共同生存的空间,不是哪一个人的,你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必须遵守规矩,各行其道。一个人本事再大,也要在一定的框架内有序参与。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安定,社会才会和谐。一般公民既然如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那就更要心存敬畏,不能轻易触碰纪律和规矩的红线。
    其次是讲礼仪。这里说的是修养问题。一个人如果本质很好,却没有修养,那么他对人的感觉就不是很好。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人如果能够懂礼节,讲礼仪,待人接物时就能做到张弛有致,拿捏有度,让人感觉心里舒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