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男服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54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秦汉时期的男子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自于深衣的服装。袍原本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着的礼服。袍多为大袖,袖口有明显的收敛。袖身宽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紧小的部分叫祛。衣领和袖口都饰有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一般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里面的衣服。此外,还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较低,领袖用花边装饰,袍服下面常打一排密裥,有的还裁成弯月式样。袍不仅有夹的,还有填充棉絮的冬装。具体又分为纩袍(用新丝绵之细而长者絮成)、与缊袍(用旧丝绵或新丝绵之粗而短者絮成)等。御史或其他文官穿着袍服上朝时,右耳边还常簪插着一支白笔作装饰(由准备记事转化而来),名“簪白笔”。官员平时多穿襌(即单衣)衣。襌衣是一种单层的薄长袍,没有衬里,用布帛或薄丝绸制成。这时期的袍服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直裾,二是曲裾。曲裾就是战国时的深衣,多见于汉朝初年。这种样式的服装不仅男子可穿,也是女装中最常见的式样。这种服装通身紧窄,下长拖地,衣服的下摆多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有窄,袖口多加镶边。衣领通常为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面的衣服。有时露出的衣服多达三重以上,故又称“三重衣”。直裾,又称襜褕,为东汉时一般男子所穿。它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它是禅衣的变式,不是正式礼服,隆重场合不宜穿着。 秦汉时男子的短衣类服装主要有内衣和外衣两种。内衣的代表服装是衫和禣。衫,又称单襦,就是单内衣,它没有袖端(没袖的叫汗衣,形状像今天的马甲)。禣,是夹内衣,外形与衫相同,又称“短夹衫”。此外,还有帕腹(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帛)、抱腹(在帕腹上缀有带子,紧抱腹部,即后世俗称的肚兜)、心衣(在抱腹上另加“钩肩”和“裆”)等只有前片的内衣,以及前后两片皆备,既当胸又当背名为“两当(意为“遮拦”)”的内衣。平民男子也有穿满裆的三角短裤“犊鼻裈”的。外衣的代表服装是襦和袭。襦是一种着棉絮的短上衣。因其长仅及膝,所以必须与有裆裤配穿。当时的显贵多用纨(细而白的平纹薄绢)作裤,故有“纨裤”之称。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词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浪荡公子的代名词。袭,又称褶,是一种不着棉絮的短上衣。 汉代也实行佩绶制度。达官显宦佩挂组绶。组,是一种用丝带编成的装饰品,可以用来束腰。绶是用来系玉佩或印钮的绦带。有红、绿、紫、青、黑、黄等色。它是汉代官员权力的象征,由朝廷统一发放。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外出,必须将官印装在腰间用皮革或彩棉做成的鞶囊之内,将印绶露在外面,向下垂搭。以便于人们根据官员所佩绶的尺寸、颜色及织工的精细程度来判定他们身份的高低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郭万金:国学商品化的精神背离
- 下一篇:弈林趣闻:闲话中国古代围棋最强者